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12日通過「桃園科技工業園區開發變更計畫」第四次環境差異分析報告,桃園市將於桃科園區內,打造全國首座具有厭氧發酵單元、熱處理單元與固化掩埋場三合一的生質能源中心,焚燒垃圾同步發電,兼顧環保與經濟,徹底解決桃園垃圾問題,達到垃圾自主處理的目標。
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桃園市多年來只有1座欣榮焚化廠,每天固定處理市內約1,100噸生活垃圾;105年11月發生火災意外時,在市府團隊與欣榮公司緊急應變下,用最快速度完成搶修,最後安然渡過非常時期。
鄭文燦指出,在6都中,高雄市擁有4座焚化廠,臺北市、新北市和臺中市各有3座焚化廠,臺南市有2座焚化廠,而桃園市目前仍無自有的焚化廠,僅有1座民有民營(BOO)焚化廠;在人口成長及既有設備逐漸老舊的雙重壓力下,確實有興建生質能源中心的必要。鄭文燦說,桃園市生質能源中心將於桃園科技工業園區內4.97公頃的環保設施預定地,以BOT(興建、營運、移轉)模式興建,在不影響桃園市的家戶垃圾收運情況下,可紓解國內事業廢棄物去化及垃圾焚化廠處理量能逐漸下降的壓力,從根本處解決垃圾問題,達成環保與經濟的雙贏。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從氣候變遷看軌道運輸所面臨的契機與挑戰 | 更多文章 )
最快預計於109年營運
桃園市政府環保局長沈志修表示,此次環差計畫通過後,預計最快於今年底辦理招商,興建時間約2至3年,最快預計於109至110年開始營運。桃園市生質能源中心配合中央「循環經濟」、「生質廢棄物資源化」政策,除了可紓緩欣榮焚化廠歲修期間的垃圾處理問題,也能使掩埋場舊垃圾活化,將是一座「零廢棄、低污染、多元化處理與永續經營」的循環型環保科技園區,為桃園市民創造更理想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