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戰」憂慮vs.捍衛民主價值 台灣會徹底封殺抖音和TikTok嗎?

TikTok(抖音國際版)與Wechat(微信)。(美聯社)

「我習慣開著抖音寫作業,就像有些人喜歡聽著音樂做事情一樣。」來自台灣彰化的小吉對BBC中文說。她在大學宿舍一邊凖備期末考的作品,一邊在手機播放抖音短片,讓平台自動推送內容。「它的好處是會一直播放,不會像YouTube你要自己選影片。」

她今年19歲,在台中念藝術設計,她說從高中到現在念大一,平均每天用一個小時看抖音。「影片都短短的,只是幾秒鐘,你會覺得看一下沒什麼,但看著看著就又花了幾個小時,很上癮。」

小吉在立場偏藍的家庭長大,偶爾會與父母一起觀看中國大陸的古裝劇和綜藝節目,她在2021年初看了選秀節目《創造營》,被其中一名本身是抖音網紅的選手吸引,為了追星而下載來自中國大陸的視頻社交軟件抖音。「我喜歡看偶像唱歌跳舞,後來上面很多寵物、美食、戲劇、生活類內容,就被吸引了。」

她另一個常用的社群媒體是Instagram,該平台近年也推出短片Reels,但她說Reels大部分是用英文的國外內容,很多時候沒有字幕,抖音則「使用簡中、純中文的環境,語言比較友善」,內容也更貼近她的生活。

誰在用抖音

主要基於中國大陸市場的抖音和其國際版應用TikTok的演算法透過定位、點閲和點讚等行為數據,自動推播用戶可能感興趣的短片。TikTok和抖音加起來全球每月活躍用戶超過10億人,其中台灣用戶突破400萬人,大部分是24歲以下族群。

。
Getty Images 抖音在台灣的用戶大多是24歲以下的年輕族群。

小吉說在她的大學生朋友當中,只有三四位有用抖音,多數人還是更喜歡用Facebook和Instagram等國際平台,她的雙胞胎姐姐就因為「覺得抖音是中國的」而沒有下載。

高中生方面,多名台北、新北的學生都向BBC中文表示Instagram才是最流行,身邊約六成人有安裝抖音,但使用頻率不高,每周大約看半小時到一小時,而且「比較多人抵制中國版的抖音,會看國際版的TikTok,國外有很多優秀的內容創作者」。

相較之下,國中(初中)學生的使用率更高。在彰化偏郊地區任教國中的柯老師說,校內約六七成學生用抖音,他們放學後會觀看大量「無厘頭影片」,「聊天經常說一些我聽不懂的話,他們說是抖音的梗。」

在台北任教的資深國中教師黃老師也透露,平日接觸到的學生約有一半使用抖音,面對會考壓力的國三學生尤其「上癮」,「他們想要舒壓,覺得抖音影片很輕鬆,很好笑,不用動腦。」她說疫情期間改為線上學習,家長和老師無法限制學生使用手機,也導致更多國中生「抖音成癮」。

黃老師指,近年部分學生受抖音影響,在校內大量使用對岸網路用語和簡體字,已造成教學上的困擾,「寫錯字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他們開始分辨不清楚,不知道什麼語言使用才是正確的。」她說很多國文老師都對此深感不安,形容是「文化入侵」。

「影響力運動」

。
Getty Images 台灣數位發展部已將抖音列為"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禁止公部門資通設備和所屬場域下載和使用抖音及TikTok。

除了文化,抖音也在台灣引起國安疑慮。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中國大陸網路平台不得在台經營業務,但台灣行政院專案小組發現,上月一家在台中的生物科技公司更名「字節跳動」,被懷疑是抖音的台灣分公司。 (相關報導: 二十大後,澳中關係可能再度緊張!北京祭出經濟制裁無效 澳洲致力尋求區域夥伴 更多文章

TikTok回應指有關傳言為不實消息,台灣陸委會則發新聞稿稱,已經移由司法機關偵辦,又指中國運用短影音視頻對其他國家進行認知操作滲透,有搜集用戶個資的高度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