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交通大學電控所助理教授王學誠團隊與MIT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發表「穿戴式視覺系統與觸覺回饋」盲人導航系統,以感測裝置搭配震動腰帶,輔助盲人規避路障、規劃安全路徑。這項研發在2017 ICRA國際會議中獲得高度關注,可望將技術產品化,提供盲人更安全便利的生活。
善用科技改善盲人生活經驗
此項盲人導航系統以頸掛式深度感測裝置及震動腰帶,輔助盲人在室內規避路障、規劃安全路徑及尋找特定物件(如空椅子)。深度感測裝置利用深度攝影機感測使用者前方環境,經過處理器計算出三維影像模型後,擷取資訊發送訊號至震動腰帶。

震動腰帶由五個震動馬達組成,對應前方五個方向:左前30度、左前15度、前方、右前15度、右前30度,深度感測裝置量測到障礙物後,發出震動提醒使用者,並依障礙物距離調整震動強度,使盲人在不同環境下產生環境認知。
王學誠表示,開發過程中團隊深感使用者需求的重要性,開發初期每兩週便與盲人使用者進行系統測試,取得回饋後做為系統改進依據,前後共有超過15名盲人實際參與,逐步調整讓系統臻於完美。經過實驗證明,此裝置減少盲人在室內86%的碰撞率,大幅降低盲人在日常生活可能遭遇的意外傷害,對盲人帶來顯著幫助。 (相關報導: 盲人要怎麼看展覽?日本用這樣的方式,讓視障者一同享受攝影展之美 | 更多文章 )

王學誠表示,2015年他與MIT團隊到安德烈‧波伽利位於義大利的家中展示系統,安德烈給予成果很正面的評價,他母親也提出許多盲人的需要,詢問以現在的科技是否能達成,「這些問題都是極具挑戰的研究,安德烈12歲失明,他母親已經期待了30多年,希望科技能改善盲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