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陳東豪專欄:小英賭國產疫苗,成敗決定台灣禍福

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左一)與總統蔡英文(中)能否帶領台灣脫離危機,答案就在疫苗。(圖/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未來兩周將是台灣面對COVID-19社區傳染最重要的時刻,但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眼前的處境簡直像陷入四面楚歌的險境。

陳時中與疫情指揮中心一方面要面對社會民眾對疫情的不滿,隨著校正回歸事件正在流失支持度;二方面、如同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所說,「預期會有更多死亡個案」,因為目前確診者有四成是高齡且多慢性病,同時在高齡確診者有兩成為重症。國人面對確診與死亡個案不斷增加,勢必快速轉化為對疫苗渴望的強大壓力。

第三、台灣去年一整年、包括境外移入的確診病例,合計才一千多例,但過去11天,台灣就新增加超過四千個確診病例。據指揮中心5月26日統計,有357人嚴重肺炎,139人呼吸衰竭,99人使用呼吸器,兩個人需以葉克膜維生。 也因為快篩導致確診病例暴增,雙北房床不足,醫療正走向崩潰邊緣的險境。

第四則是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以疫苗為號角,發起藍營縣市長「抗疫聯盟」,要和陳時中領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分庭抗禮,就連前高雄市長韓國瑜都跑出來蹬一波熱度。

疫情關鍵字:病床與疫苗

陳時中領導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如果壓不住陣腳,中央、地方在防疫上變成藍綠對抗,可以預見台灣對COVID-19的防疫作為將會因中央、地方各行其是而淪為一場災難。

決定台灣面對COVID-19疫情的關鍵字,只有病床與疫苗。有足夠的隔離病床才能讓民眾在確診時不驚慌失措,但最終的解決方案還是疫苗。

陳時中在去年決定疫苗政策之初,就重兵壓在扶植國產疫苗,當時衛福部研判COVID-19會像流感,每年都要打疫苗。

包括日、韓政府去年都投入支持本國疫苗開發,但日、韓業者在人體臨床實驗一期後,相繼決定退出。而台灣業者則在蔡政府與美國的支持下,走到臨床實驗二期,如果能通過食藥署委員會審查,陳時中就會給予緊急使用授權(EUA)達到疫苗自主、扶植產業的目標。

但這波疫情突破了陳時中的邊境防疫策略,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現事態不妙時,COVID-19早已進入社區。

儘管陳時中已宣布台灣將在6月取得200萬劑疫苗,八月累計可達1000萬劑疫苗。陳時中的成敗取得於疫苗抵台的速度與數量。

但台北市長柯文哲卻拋出,若現在的狀況持續到8月「恐怕死傷慘重」,若等到8月才打疫苗,而且是國產疫苗,等同將國運賭在不可知的期望上。

柯文哲的夫人、醫師陳佩其更接著在她的臉書上補刀,「台灣若大規模打做到2期的疫苗, 台灣就變成一個最大的2期加3期的人體實驗場」,更酸總統蔡英文,「我沒有要唱衰國產疫苗的意思,搞不好試驗下去會變成全球最有效的疫苗也說不定, 只是人命關天,建請執政高層慎之再慎之,沒了健康, 股票漲再多也無福消受」。

人民的災難可能變成政客的舞台

陳時中與總統蔡英文能怎麼辦呢?答案還是疫苗。如果未來兩週有新疫苗陸續抵達台灣,疫苗施打普及率越高,疫情緩和與經濟回到成長軌道的機率也會越高,台灣的疫情危機若解除,蔡英文政府與陳時中的政治危機也就過關。

倘若蔡英文政府與陳時中的策略失敗,台灣將迎來一場災難,但是對其他胸有大志的政治人物而言,災難卻是表現自己最大的舞台。 (相關報導: 顧爾德專欄:別想用政治口水殺死新冠病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