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九七九年以來「排序最高」的美國衛生部長艾薩,結束緊湊的四十八小時訪台行程,從晉見蔡英文總統、接受副總統賴清德款宴、拜會外交部長吳釗燮與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簽署簽署衛生合作備忘錄並發表共同聲明、與專家學者對談並發表演講、參觀口罩工具機廠商…也沒忘了參觀故宮,照外交部長說法,此行「成果豐碩」。
不認口誤急駡人,寫下「馬涼當馮京」的英文版
對蔡政府而言,終於迎來「部長級官員」來訪,的確是「巨大的外交成果」,尷尬的是,輿論聚焦的只有二件事,一是艾薩會見蔡英文時,發音「習以為蔡」的「口誤」,二是台灣沒要到疫苗承諾。前者讓府院黨一輪猛轟,從網紅到「口譯專家」、甚至駐外大使都加入戰局,嚴厲者駡挑出錯誤的(包括在野黨)是「淺薄無知、雞鳴狗盜」,「自行超譯」;以「專業」反擊者則紛紛開起英文課,直到艾薩大大方方坦言就是「口誤」,所有的「反駁英文課」只證明一件事:台灣的確需要更全面的雙語教學。後者則讓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怒言,「講這話是白目!」是不是白目不知道,沒要到疫苗是事實。
就台灣渴望國際關愛、希冀美國青睞的角度看,上述兩件「小事」的確只能算得上是芝麻綠豆,但背後反映「執政團隊」包括周邊側翼以攻擊為防禦的反應機制,一以貫之─有錯都是別人的錯!死不認錯若能粉飾黑為白也罷,但前例斑斑,否認改變不了真錯,反駁扭曲不了事實,只會把小笑話鬧成大笑話,最終出糗的還是自己。為什麼圍繞在蔡英文身邊的人,遇事會如此反應?問題的深層核心應該還在她自己。
艾薩「習以為蔡」的口誤戲碼,和二0一七年「自自冉冉」春聯如出一轍,只是當時開的是國語文課、字跡對比課,最終是原始出處《賴和全集》的主編林瑞明出面以俳句嵌入「馬涼當馮京」,為爭議畫下句點。這次也是口誤當事人艾薩自己坦然失誤,就像他說蔡英文不覺得被冒犯,因為他的確沒有冒犯之意,艾薩對台灣朝野繞著他的一音之差惡言相向,或大開英文課,大概只覺得好笑而非感到被冒犯,他若不明說,這歪樓的英文課才是最大冒犯。

急駡蘇益仁「自目」,忘了五個月前的共同聲明
蔡政府忌被人論是非,連嘲笑都難忍,在野黨抓出艾薩口誤,主張蔡政府應該要求艾薩道歉,容或太過,但對蔡英文亦無冒犯之意,相反的,是維護總統尊嚴;府院黨急起「圍毆」,想得大概也不只是維護蔡英文,而是維護上國來使的顏面,但失誤就是失誤,艾薩都不覺得被冒犯,又何須為之亂開英文課粉飾?如果府院黨的反應是一笑置之,「發音口誤,不必介意」,事情哪會吵到艾薩離台都還是笑話? (相關報導: 孫慶餘專欄:由「亞洲孤兒」到「民主典範」 | 更多文章 )
蔡政府非要把來訪者推到「斷交以來層級最高」,事實上,非國防外交的部長級官員可以互訪,台美早有默契,李登輝時代有(聯邦貿易代表署、運輸部、能源部),陳水扁時代有(運輸部),馬英九時代當然也有(環保署),否定前人墊高不了自己,但艾薩來訪對蔡政府當然別具意義,畢竟這是蔡政府聲言「台美關係史上最好」的四年多來,第一位來訪的部長級官員,而他又是全球大疫之年的主管部會閣員,台灣對他別有期待,並不奇怪,就像前疾管局長蘇益仁直言,今年冬天最重要的防疫物資就是疫苗,「美國無法解決台灣需求,(艾薩)這次就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