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經緯觀點:從浩鼎事件談投資與投機

中研院長翁啟惠即將返台赴立法院就浩鼎案備詢。(資料照/余志偉攝)

從浩鼎事件談投資與投機

浩鼎公司2002年在台灣成立,2012年股票公開發行與上櫃,2015年3月上市,資本額17億台幣,營收幾乎為0,收盤股價卻可以飆到743元,投資還是投機?合理價格為何?我無答案。

翁啟惠院長因女兒持有浩鼎股票,被多人質疑。如果股票沒人青睞,持股賠錢就變成為理想而資助新藥研發;如果別人一窩蜂股價被炒高,是否就不能回收投資?到底是內線獲利,還是不計血本無歸鼎力相助,不能因為外部投資人的行為影響股價,而產生不同定論。

浩鼎新藥能在全球40多個醫院同步進行臨床試驗,外資在解盲無法證實有顯著療效之後仍然持續保留持股比率(14%),股市投資者該持股或脫手,是投資決定,不能說翁院長的評論是干涉股市。這麼多股市名嘴,他們的評論只是參考,不需擔負投資者的盈虧。

浩鼎是創新投資公司,風險本來就大。大部分創投公司都是失敗收場,即使有學理證明有療效的抗癌新藥,都可能有淒慘下場。舊案一樁,可供參考。

EntreMed 投資抗癌新藥實驗

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小兒科外科醫師福克曼(Judah Folkman)在早年研究中觀察到癌細胞附近血管特別茂盛,想要知道癌細胞跟血管間的關係。後來發現如果供給腫瘤細胞的血液被切斷,腫瘤將會停止生長、縮小或者死亡。1992年一家新成立的小公司EntreMed 資本額只有三、四百萬美金,每年提撥150萬贊助福克曼研究了20多年還沒有具體成果的治療癌症想法。1994 年福克曼研究團隊找到抑制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的抑製劑聲名大噪。1997年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與EntreMed合作開發血管新生抑制新藥讓EntreMed得以上市,股價最高曾到達83.5美元,1999年必治妥施貴寶宣布終止與EntreMed的合作關係之後當天股票跌了一半,2002年股價不到2美元,2010年底最高反彈到6.99美元。EntreMed公司一直拖到2014年改名為CASI Pharmaceuticals,目前股價就在1.3美元附近徘徊。

圖示。
圖示。

血管新生抑制劑治癌療效

血管新生抑制劑的確帶給很多癌症病人希望,福克曼研究團隊曾認為切斷血液供應可以治療所有癌症。也有醫師在臨床上發現血管新生抑制劑能用在治療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失明、白血球粘粘視網膜的問題,及治療頑廯及甲状腺未分化腫瘤(Anaplastic Thyroid Tumor)之用。經過多年的臨床治療,發現血管新生抑制劑對血管較多器官腫瘤比較有效,例如消化道各種癌症,對其它類型癌症如骨癌、胰臟癌…就不一定有療效。

福克曼醫師另外還發現化療藥物有血管新生抑制功能,緩慢注射化療藥物可以控制癌症發展。提供化療的另一種選項。 (相關報導: 檢方證實 翁啟惠女兒在浩鼎新藥解盲前賣股 更多文章

福克曼早期研究團隊成員羅伯特·蘭格(Robert Langer)在MIT畢業之後第一份工作就在幫福克曼從骨頭中提煉抑制血管新生成分,後來成為生物工程學領域最著名學者,發明、專利數目及貢獻至今無人能比。根據福克曼從骨頭提煉血管新生抑制成分,也有不肖廠商打著鯊魚靠軟骨不得癌症的招牌,大賣鯊魚軟骨騙錢。姑不論血管新生抑制劑是否能治療癌症,福克曼醫師開創血管新生領域的研究,對醫療及生物工程都有極大的貢獻,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