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鬼可怕的事多得很!從未碰過靈異事件、結婚挑鬼月,殯葬業者道出這行最真實一面

「很多同業喜歡上電視節目,大談這一行的鬼怪靈異經驗。老實說,我做這麼久,從來沒遇過靈異事件...」(示意圖/Sonse@flickr)

人總是在抗拒轉變。踏入這一行,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轉變,其中最需要調適的,是待在這一行的自卑感。每天在殯儀館出入扛花圈,都很怕別人看到,因為臉皮薄,我就更想翻轉這一行的形象,改變台灣社會對這一行的有色眼光。

在日本,這一行叫「送行者」;在台灣卻被貶得很低,是一種不潔的行業。可是,細想這種刻板印象,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人對死亡的恐懼。

很多同業喜歡上電視節目,大談這一行的鬼怪靈異經驗。老實說,我做這麼久,從來沒遇過靈異事件,我也無所禁忌。我認為,人只要心存善念,必有好事發生。

比如,人人忌諱七月,我結婚和搬家等人生大事都在七月進行。因為這一行一年四季都忙,只有七月,連死人也不出殯了,我們才有難得的喘息時間。

我為什麼不喜歡上電視談鬼怪經驗?因為大眾對這一行的刻板印象常常就來自這些鬼神傳說,到電視上再講這些鬼怪故事,只是更加深一般大眾對這個行業的恐懼。再者,我不喜歡說謊,我真的沒遇過任何靈異事件,要我上電視編造,我也真的是辦不到。

做這一行的,為了工作在太平間過夜是稀鬆平常的事,我睡了這麼久的太平間,沒見過任何鬼怪。

不過,你問我會不會怕?剛開始一定會怕,那是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就像轉換工作到一個未知的領域時,那種恐懼是類似的。我是一個膽小的人,但為了工作,太平間多睡幾回,也就不知道害怕是什麼了。

如果要說,比起怕鬼,我更害怕失敗。所以,我能克服各種恐懼待在這個行業裡,任何負面的事,我都讓它轉化成正面的力量。好比,我愛面子,怕別人看不起這個行業,那我就致力讓這個行業讓人看得起。

只不過,光靠愛面子並不能成功,愛面子同時也要厚臉皮,這是兩件衝突的事,你要巧妙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我的出身背景,沒有太多資源,我不懂社交,也不懂如何處理生意上發生的問題。

像是回收廢花圈,殯儀館的員工為難我,有些同業看我回收有賺頭,也跟著搶收。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太愛面子,只要稍一示弱,就會被人生吞活剝,沒有任何機會。因此每當面對這些臨頭的刁難場面,我就厚著臉皮硬幹。

我不管你讓不讓我收,我直接去搶,反正這不是違法的事,誰先搶到就是誰的。比的是速度和體力,這很公平。面對各種勢力圍剿,我從不畏懼。

此外,我也不坐等生意上門。當時,這個產業有劃分好的勢力範圍,某個區的喪家大多由某家殯儀業者承包,彼此井水不犯河水。我不管這些,要進入一個市場,你必須要有一些破壞性。這個破壞性指兩方面:一方面是你要有破壞性的商品,打破這個市場對某項商品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破壞現有的市場,你要打破傳統的分配結構,才能找到切入的機會。

如果你的商品沒有破壞性,對市場也遵守保守的勢力分配,那你只是一個新業者,必然沒有容納你的空間。

在殯儀館被打,也打響名號

就算是做花卉這種小生意,我也不畫地自限。送花圈的路上,只要看到路邊有人搭棚子辦喪事,我就走進去拉生意。也許這是天生的本能,我可以很自在地與陌生人聊天,也很容易和陌生人打成一片。 (相關報導: 活人往往比鬼魂還驚悚!家族五代傳承、從業30年撿骨師,最害怕的是這些事 更多文章

如何和陌生人聊天?其實沒什麼祕訣。我們通常和陌生人聊天,都有一個很強的目的,比如,你要向陌生人問路,或是像我這樣,向陌生人拉生意。當有一個很強的目的擺在眼前,你會不自覺地讓談話裡的每句問答都引導向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