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選黨主席 張亞中:我的責任是確定黨的路線、解決兩岸政治難題

張亞中指出,他的一切參選倡議,都是為了「解決兩岸的政治難題」。(資料照,陳品佑攝)

今年7月的國民黨主席選舉,除了現任的江啟臣、外界關注的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前高雄市長韓國瑜,還有國民黨智庫副董連勝文以外,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也早早就宣布參選。外界認為他統派色彩鮮明,他則說批評他的人總以「他就是個(被)統派」當成血滴子丟他。接受《風傳媒》訪問時,他娓娓道來自己的「和合」理念,並指他的一切參選倡議,都是為了「解決兩岸的政治難題」。

張亞中指,不管是前年參加黨內初選選總統或是這次的國民黨主席,雖然職位不同,但目標都是讓中華民國變更好。張亞中說,國民黨近30年來,理念變得蒼白、論述變得空洞;前總統李登輝文化上去中國化,以憲政改革之名卻行毀憲之實,現在還要廢考監改成三權憲法,毀掉憲法結構、打擊軍公教等國民黨基本支持者。

揭當黨主席兩大條件:「國民黨只有孫中山派」

張亞中又說,在面對國家時,更大的目的是像當年孫中山的二次革命、要護法,不要讓中華民國被借殼上市。張亞中認為當黨主席有兩大條件,一個要有智慧,像船的舵手,對黨的理念、路線、方向弄清楚,再向支持者好好說明;黨主席不是事務性官員,是政治性的領袖,否則當黨員找不到共同依歸,個人的權力角逐會更明顯,各派系會分散黨的力量。

20200622-孫文學校張亞中校長22日召開「從辦公桌與簽字筆談雙兩岸關係」藍綠講堂。(顏麟宇攝)
張亞中認為,黨主席像船的舵手,要把黨的理念、路線、方向弄清楚,再向支持者好好說明。(資料照,顏麟宇攝)

張亞中表示,其次,要做到「無私無我」,如同當年孫中山把權位讓給袁世凱,若只想著搞自己派系會無法服眾,若他當選黨主席,不管各派系都能為黨所用,只要方向理念一樣,遊戲規則訂清即可。

「我們中國國民黨只有一派,叫孫派,都是孫中山派」,張亞中說地方派系會有各種個人利益,但當面對公義,即國民黨的路線、方向、責任、使命時,這些公義則是要大家理念相同,他期許黨員給他4年時間,前面先把路線搞清楚,再進行黨內討論。

討論議題為何?張亞中列舉,包含兩岸、憲政、文化歷史、身分認同、能源問題、軍公教退休金的立場,再做黨內公投,確定成黨的政策,「我講話算數」。他也強調,黨內若路線不清楚,2022、2024年的候選人也難以遵守,選舉也很難。張亞中強調,選舉不是排他性的。黨內他有很多朋友,不管是前黨主席洪秀柱、前立委蔡正元、朱立倫的岳父高育仁都是他的朋友,江啟臣也是學術界的朋友,很多事情大家可以討論。

看待國民黨在野後欲振乏力,除了韓國瑜的「韓流」暫時聲勢起來一陣子,張亞中說,韓國瑜現象反應的是藍營基層對高層的不滿,韓國瑜只是這風潮的代理人,基層對高層的勾心鬥角、權力分贓,選舉時要基層含淚投票厭倦,要不要參選又扭扭捏捏、充斥重重算計。

2018年九合一大選,韓國瑜成功翻轉高雄綠地、當選高雄市長,韓流也外溢各縣市,助攻國民黨拿下全台半壁江山。(郭晉瑋攝)
韓流現象曾短暫地重振國民黨的氣勢。(資料照,郭晉瑋攝)

張亞中說,若他擔任黨主席,會邀請黨內立委座談,但為何總著重兩岸議題?張亞中解釋,他要把跟民進黨辨證的題目,改成「我們要不要跟對岸結束敵對狀態、走向和平」,因為只要兩岸繼續處於敵對狀態,民進黨永遠可以操作,不管是台商、年輕人去對岸工作念書,統統會被指可能被統戰、賣台;大陸人來台灣也說是滲透,才會有《反滲透法》、《國安五法》。 (相關報導: 幕後》沃草又被虧空2千萬 這次竟是當年辦柳林瑋的林祖儀 更多文章

「兩岸敵對關係不解決,藍永遠會被綠營壓在地上打」

「國民黨有沒有認識到,當兩岸敵對關係不解決,永遠會被綠營壓在地上打?」張亞中指,要解決兩岸敵對狀態要有方法,國民黨高層有沒有方法?「一中各表」只能是事務性協商時持有的默契,要政治對話時,「一中各表」就沒用了,所以他才提出要「深化九二共識」,不能一再迴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