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獨創「以住代護」眷村文化保存政策擴大舉辦,掀起愛老屋的人才移民熱潮。第五期計劃不僅鳳山黃埔新村再釋出28戶,左營建業新村也首度納入計劃實施範圍並釋出36戶,合計64戶。徵件過程吸引近3千人看屋,並在截止日前收到超過500人投件申請。
以住代護計畫迄今已成功媒合45戶新住戶進駐鳳山黃埔新村。日前才剛完成徵件的第五期共釋出64戶,不僅適用範圍擴及左營建業新村,更提高修繕補助金額、延長居住年限至5年,以「全民修屋」號召民眾參與眷村守護工作,預計在甄選結果出爐後,高雄將有超過100戶眷舍隨著住居人逐步落實自己所提的愛屋計畫,發展成新型態眷村的示範基地。
史哲:「眷村是因住而生,我們也期待眷村可以因住而活。」
不同於以引進文創店舖活化眷村老屋的國內常見模式,高雄則以「住居」為核心的人才基地概念發想,獨創以住代護政策傳承眷村文化。此政策是從副市長史哲在擔任文化局長時開始推動,希望藉由吸引喜愛眷村、熱愛生活、又懷抱理想的人進駐,以「人才移民」重啟眷村生活機能。史哲說,「眷村是因住而生,我們也期待眷村可以因住而活。」 (相關報導: 走入《一把青》的幽遠年代:台中一座老眷村,細細記下舊時光裡活著的風景 | 更多文章 )
史哲也表示,他欣見以住代護掀起一股人才移民熱潮,讓來自社會各領域的頂尖人才,從不同角度既傳承又創新地打造眷村生活。目前循以住代護計劃入住鳳山黃埔新村的新住戶成員,不乏眷村第三代子弟回來尋根,也有台灣本地創意人才偕同來自英國、巴基斯坦等異國伴侶安居尋夢等,他們帶著各自豐富的生命經驗入住,結為街坊鄰居,開啟眷村生活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