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燈會「原工藝」要你好看! 老虎飛鼠嘻哈酷、文化體驗 「虎虎生威」

2月5日、6日由高雪亮老師指導的「陶陶不絕」手作課,現場報名踴躍,參與民眾認真學習。(圖/新北市原民局提供)

眾所矚目的新北燈會2月4日已經於新北大都會公園磅礡亮相,全臺首創以「燈會劇場」為主題,主燈虎虎生風,更將燈飾融合環境,量身訂做7個主題燈區,展現工藝傳承挑戰創新。新北原民局則以本市原住民族文化場館-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TaTak原住民族文創聚落平臺、picul泰山森林書屋作為貨櫃屋主題概念,並結合原住民族工藝家的原民風設計,在活動期間的每周六、日晚間6時起,周周都有原住民族文化體驗活動,要帶大家一起參與及體現原住民族藝術文化的虎虎生威。

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TaTak原住民族文創聚落平臺、picul泰山森林書屋為貨櫃屋主題,結合原住民族工藝家的原民風設計、貨櫃屋上2隻約100公分及150公分高的飛鼠傳神又可愛

新北原民局局長羅美菁表示,新北人才濟濟、族人臥虎藏龍!羅美菁說,新北市為全臺最多人口的城市,也是族人聚集最多的地方。今年以原住民族文化場館為主題,再度邀請多次受邀參與全國各地大型藝術策展的太魯閣族工藝師高雪亮老師(icyang伊蔣)操刀設計,整體外形上比2020燈會時更加大器及多元。貨櫃屋上還有2隻約100公分及150公分高的飛鼠,讓人想起泰雅族歌謠「sazing yapit 兩隻飛鼠」,傳神又可愛,也代表著新北烏來原鄉的泰雅族傳統狩獵文化,左方還有紅色大型阿美族情人袋,深具阿美族群意涵,大顆鈴鐺及亮麗彩色流蘇結和燈光,在場佈時就吸引很多民眾紛紛圍觀拍照,更是2/14情人節的最佳祝福。

原民局今年在新北燈會以原住民族文化結合本市原住民文化場館為主題,滿滿原民風,十分有特色。(圖/新北市原民局提供)
原民局今年在新北燈會以原住民族文化結合本市原住民文化場館為主題,滿滿原民風,十分有特色。(圖/新北市原民局提供)

播放烏來在地年青族人-尤幹.尤勞的「II yung-烏來記憶」創作歷程影片,與「舞熠烏來」相互連結與輝映

這座原民風的貨櫃屋,門邊有象徵泰雅族「祖靈之眼」的菱形鏤空木板圖紋,接著映入眼簾的是「picul泰山森林書屋」、「烏來泰雅民族博物館」、「TaTak新北市原住民族文創聚落平臺」等各場館的介紹,貨櫃屋內外盡是不同族群及各場館的特色。此外,也在展間播放新北市原住民族工藝產業推廣計畫培植的烏來在地年青族人-尤幹.尤勞的「II yung-烏來記憶」創作歷程影片,與「舞熠烏來」相互連結與輝映。

「竹鐘」(kakeng阿美語發音『尬更』)是阿美族傳統樂器,高雪亮工藝師說,原住民族使用的傳統樂器多取材自大自然,早期僅有單管,後改良為目前七管設計,因各管深度不同,形成音階高低,有高低音共七個音。過去傳統阿美族女方招贅男方時,女方家族為告知部落將增添男丁,便以長竹筒管擊作為報喜用,兼具祝福及阿美族文化特色。羅美菁一看到竹鐘,立刻躍躍欲試,拿起板子拍打鼓面、音質清亮富節奏,十分有趣,並歡迎大家來體驗阿美族傳統樂器-竹鐘,試試及展現自己的節奏感。 (相關報導: 睽違20年重返高雄!台灣燈會元宵節正式點燈 主燈、小提燈造型曝光 更多文章

板橋區張小姐,帶女兒參加「陶陶不絕」,認識原住民文化特色,母女一起拍打「竹鐘」,溫馨有趣!

上週六日由高雪亮老師指導的「陶陶不絕」手作課,引發很大回響;「想不到陶土也能變項鍊?」。在原住民族文化中,陶器在生活中多做為炊煮用。老師將傳統文化加入手作項鍊,現場報名踴躍。因逢春節喜慶氣氛,凡到場完成至「新北新原鄉」及「picul泰山森林書屋」FB專頁打卡按讚者,即可獲得限量防疫口罩,1人限索取1份,不到1小時秒殺贈完,超受歡迎。上完陶土課的中和區顏小妹妹,在父母和外婆陪同下,體驗竹鐘後隨節奏用腳踏地,模樣可愛。來自板橋區張小姐,帶女兒參加「陶陶不絕」,認識原住民文化特色,母女一起拍打「竹鐘」,溫馨有趣。

板橋區張小姐帶女兒參加「陶陶不絕」,認識原住民文化特色,母女一起拍打「竹鐘」,感覺溫馨有趣。(圖/新北市原民局提供)
板橋區張小姐帶女兒參加「陶陶不絕」,認識原住民文化特色,母女一起拍打「竹鐘」,感覺溫馨有趣。(圖/新北市原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