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陳錦稷專欄:經濟成長數據背後的隱憂

電子零件組件業受惠於華為禁令、5G開台,工業生產指數持續上揚。(柯承惠攝)

台灣經濟研究院與中華經濟研究院陸續發布經濟成長預測,分別上修台灣二○二○年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率為一.八三%與一.三三%。中經院估計納入振興三倍券效應,將對消費有刺激效果,經濟成長率上看一.七七%。

傳產逐漸回溫,生產指數仍衰退

但國際預測機構IHS Markit則預估,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為負○.七五%,雖然已較四月預測的負一.六四%,上修○.八九個百分點,但國內外研究機構對台灣經濟成長預測仍有不小差距。預測差距來自幾個影響台灣經濟前景展望的重大變數,特別是全球的疫情會如何發展、美中關係全面衝突能不能有所節制。

受疫情影響,導致全球經濟衰退,雖然台灣整體輸出成長仍高於輸入成長,使淨輸出持續對國內經濟成長有正面效益,但各項產業受疫情衝擊程度不同,強弱態勢分歧。

以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為例,六月雖然由五月的一.七%大幅攀升至七.三%,但若是按製造業分類來看,資訊電子產業生產成長高達二三.三%,但金屬機電產業、化學產業、民生工業仍然處於衰退情況,顯示產業之間的強弱態勢十分明顯。

這與台商回台投資腳步快慢有關。隨著中美貿易戰逐漸白熱化,台商開始積極調整跨國生產模式,避免被加徵特別關稅。尤其是有資安疑慮的資通訊產業,快速將附加價值及自動化生產較高的製程移回台灣;而工具機、機械與石化等產業,原本大量依賴中國為主要出口市場,雖然也積極拓展其他新興市場,但速度如果不夠快,未來恐將隨著中國經濟持續下行,而影響產業出口動能。

製造業中占比最高(三九.五%)的電子零件組件業,因美國商務部對華為實施更嚴格的禁令影響,急單效應使晶圓代工生產持續攀升;加上5G開台提升需求,電子零件組業的工業生產指數持續上揚,年增率達二三.八%。而居家隔離增加上網需要,筆記型電腦、伺服器等需求反而強勁,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工業生產年增率大幅上漲達一九.四%。

而傳統產業也有逐漸回溫現象,雖然生產指數仍呈現衰退。汽車及其零件業年增率由衰退二九.六%進步到衰退一九.四%。機械設備仍衰退五.二%,紡織由衰退三七%提升到衰退二一.五%。這些產業生產呈現衰退,除了全球疫情因素外,受中國經濟拖累也是原因。

在武漢封城後復工的東風本田汽車工廠。(美聯社)
全球汽車工業受到疫情嚴重打擊,衰退的幅度驚人。(美聯社)

全球經濟有二次衰退的風險

整體海外生產比重由五月五六.一%下滑至六月五四.一%,反映產能仍有持續回流國內現象。資訊通信產品海外生產比重雖微幅下滑,但仍有高達九成是海外生產;電子產品及光學器材也超過四成來自海外生產。

或許政府在經濟相關政策上,可以多強化引導台商回台投資的政策誘因,並建立台灣發展高階智慧製造的有利環境。至少也應在新南向有關的政策中,加速協助台灣企業往新南向國家發展,除了多元布局,也有利於拓展新南向市場,深化與新南向國家的產業連結關係。

中美貿易衝突與疫情帶來的生產斷鏈、關鍵材料的短缺,都讓企業更積極尋求產銷多元化、生產基地風險分散,尤其是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戰略物資,應有更積極的自主製造與備援策略。 (相關報導: 三倍券成本樣樣「贏過」消費券?經濟部詳解相關費用:印製花了5.4億 更多文章

疫情之外,中美關係如何演變,將是影響全球經濟的重大因素。美國國務院以保護智慧財產權、公民個資為由,要求關閉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館;中國外交部也採取對應行動來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