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初的《經濟學人》雜誌封面頗有視覺震撼效果,台灣變成地球上今日最危險的地方,不少媒體及評論都爭相引用。《經濟學人》的看法,只能算是後知後覺的馬後砲,而且稍微誇張了些,但洋和尚唸的經,聽起來總是特別響亮。台灣到底有多危險?
最近這一段期間,常出現各種有關台海何時會爆發戰爭的預測,短則數月,中則數年,長則十餘年。類此論斷,的確容易吸睛,因為人總想尋求某種的確定性。然而,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假問題,因為只有成為歷史了,才會紀錄上爆發的時間。今天,不論任何人,包括習近平、拜登,心中也是沒有答案。我們應該問的問題,不是何時會爆發戰爭,而是如何才能預防戰爭爆發。

中共武力犯台的決定因素
中共要不要打台灣,決定因素有3:(一)能力;(二)迫切性;(三)成本。
中共是否具備犯台的能力,從今日大陸的軍事實力來看,幾乎沒有懸念。至於迫切性,主要是指中共不得不動武的情境,或者說,紅線已被跨越,此時成本已不在考量之內。從中共的政策及相關領導人講話來看,這些情境包括:
(一)台灣宣布法理台獨(例如制憲);
(二)台獨的趨勢是否已無法回頭,中間的聲音消失,和平統一無望;
(三)外國勢力干預的程度是否已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
至於成本,則是非常複雜的考量,但無論如何,和平統一的成本總是低於非和平手段。不過,成本也是得和其他因素放在天平上一起考量,如歷史地位及台灣內部因素等等。
台灣如何預防戰事
對台灣來說,要預防戰事發生,只有在迫切性和成本上稍微有努力的空間。從迫切性來看,首先,法理台獨的機率是零,民進黨自己也很清楚,制憲根本不可能發生(民進黨不敢,美國不准),所以這一點倒是不值得憂心。其次,現在的民進黨政府一直推動反中氛圍,已到了內部無法自制,外部無法他律的境界,這個發展趨勢,的確令人憂慮。民進黨應該了解,把台灣搞成清一色的綠,反而是台灣的危機。
美國的介入到何程度
藍營以及各種統派的存在,其實對綠營是有工具性價值。個人認為,維持適當比例的非綠,有助於兩岸和平,就看民進黨自己怎麼想了。最後,外國勢力的干預,表面上對台灣有幫助,尤其是美國,表現得好像很挺台灣,但這些大多是口惠,實際上,美國日本都不會為了台灣與中共攤牌。中共過去不打,是因為實力還不夠,現在則不是實力的問題了。中共現在看的是美國究竟要介入到什麼程度,此一判斷,就只有中共自己心知肚明了。
從台灣角度來看,成本因素大約二,一是不對稱戰力,二是以色列化。
不對稱戰力講了很久,但效用令人懷疑,尤其台灣沒有戰略縱深,很容易在短時間內被快速癱瘓。另一個成本因素就是台灣集體的戰鬥意志,簡單地說,台灣如果能夠以色列化,中共武統台灣的成本必會相應提高很多,但企盼台灣像以色列那樣,恐怕是緣木求魚了。 (相關報導: 鄧聿文觀點:人口危機顯現,但中國政府為什麼不願放棄對生育的控制? | 更多文章 )
美中台情勢
以目前美中台情勢來看,成本因素變化不大,但迫切性因素中的後2項都朝著不利的方向發展,尤其是美國的態度。中共也了解此一情勢並不利於其大局,更不想因兩岸而壞了其整體大局,更何況在中共眼中,台灣根本是甕中之鱉,而且根本沒有堅定的反抗意志,故不必急於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