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尚未有颱風侵襲台灣的紀錄,全台天氣普遍呈現持續的高溫晴朗,氣象達人彭啟明今(27)日表示,本周至下周有可能發展出典型颱風容易發展的季風槽,俗稱「颱風窩」;天氣職人吳聖宇則認為,下周起就應注意熱帶系統的變化,但現在評估會不會影響台灣還言之過早。
彭啟明分析,高壓逐漸北抬後,西南季風有機會從南海到菲律賓東方海面,本周將有機會形成典型颱風容易發展俗稱「颱風窩」的季風槽。彭啟明預估,整體東亞環境將在7月底8月初有點改變,離較為典型正常的環境遲了1個多月。
彭啟明指出,如此環境的改變,從許多預測模式皆可看出,本周至下周有許多低壓發展的趨勢。說到低壓,很多人直覺想到颱風,彭啟明解釋,的確在未來發展的機會將會增多,但不要僅看到預測模式會有颱風就如同會侵襲台灣般緊張,是否會形成或侵襲台灣,都仍有待觀察。
吳聖宇則認為隨著高壓脊位置北升,位於南方沉寂已久的低壓槽有發展建立的趨勢,預估本周後半於南海到菲律賓一帶有季風低壓槽形成的機會,其中亦可能開始醞釀熱帶擾動,至於會不會形成熱低壓或颱風則仍有待觀察。 (相關報導: 短短數小時內,淮河流域竟被沖垮近60座水庫!細數世界史上三大水壩潰堤事故 | 更多文章 )
吳聖宇表示,單就環境的變化而言,與先前完全不利於熱帶擾動發生的情況不同,有機會開始改變。他認為,下周起就應注意熱帶系統變化,但現在評估是否影響台灣仍言之過早,等明確的系統形成後,再來觀察會不會影響台灣是較為準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