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行政院2月8日召開記者會,宣佈鬆綁日本福島五縣食品管制措施。台灣總統蔡英文稱會回歸科學檢驗把關,不會讓含有福島核災導致的「核食」進口台灣。
根據台灣官方說法,日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等5縣「開放品項」的產品都需要檢驗方能進口台灣,不過該地帶的野生鳥獸肉、菇類、 漉油菜則繼續禁止入台。
台灣亟欲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並認為開放外國產品進口一直是加入國際貿易機制之關鍵,強調包含CPTPP全數會員國在內的全球40多國都已開放福島食品進口。
「透過去年的公投,台灣向世界展現了,我們願意接受國際標凖,也有決心面對及解決困難貿易問題,走向世界貿易體系。」蔡英文8日在社交媒體臉書,向台灣民眾喊話。

長期研究國際貿易仲裁的台灣中研院副研究員吳建輝曾向BBC中文分析稱,為了推進與美國貿易談判,在放寬美國「萊豬」進口限制上,蔡英文投注了極大的政治資本; 為了加入CPTPP,在福島食物方面,蔡英文勢必需要面對台灣內部的政治壓力,沒有多少迴旋空間。
吳建輝認為在法律與科學上禁止福島周遭五縣食品入台都沒有說服力,但如同「萊豬」在台灣引發的激烈討論,他預計至少要兩年後甚至是蔡英文離任後,台灣能正式進CPTPP。
但也有人批評稱,叩關CPTPP與解禁福島食品關係甚微,譬如台北市長柯文哲8日對台媒表示,這是給人民不切實際的期望。他說,國際經貿問題應分開處理,且也須考量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灣經濟體系的相關衝擊。
在野黨中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回應稱該黨大力「歡迎安全、可靠的日本食品,但只要是對民眾健康有傷害的核災食品,一定反對到底,食品安全、健康沒有任何折扣空間。

鮭魚等水產品屬於「開放品項」,需要檢驗方能進口台灣,野生鳥獸肉、菇類、 漉油菜則繼續禁止入台。
台灣與CPTPP
台灣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在記者會上說,因為11年來,日本採取比國際標凖更嚴格的管制措施,相關食品風險逐漸下降,各國因此陸續解除或放寬對日本福島食品的相關管制,包括CPTPP在內的11個會員國的40幾國,目前都已完全解除管制。以色列、美國在2021年也已加入完全解除管制行列,歐盟則大幅放寬對日本食品的管制,只對少數品項,要求附具輻射檢驗證明。

圖像來源,EPA
過去11年裡,日本、南韓、台灣漁業與環保活動人士均對排放福島核廢水可能污染海產感到擔憂。
羅秉成又說,台灣經濟是以外貿導向為主,不能自外於人。
根據台灣官方數據,CPTPP多數成員國都是台灣的重要貿易伙伴,合計佔島內國際貿易總額的24%以上。中國和香港仍然是台灣的主要貿易伙伴,2020年,台灣對中國出口(含香港)達到1514.5億美元,佔台灣總出口值43.8%。
有分析稱,在CPTPP體系中佔據重要位置的日本的態度,能夠影響台灣申請加入的腳步。不過,日本這幾年針對福島食品與台灣申請加入CPTPP,一直都有發言,但意見並不一致。
(相關報導: 日本核食即將進口台灣,不想吃該如何避免?專家分享一招拒食,網友一面倒這樣回 | 更多文章 )譬如,2018年11月,由在野黨國民黨提案的「反核食公投」通過,該公投主要內容為在兩年內「維持禁止進口日本核災地區食品」,同年12月,時任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公開回應稱:「因為台灣限制日本福島食品,將無法參加CPTPP, 日本亦不排除在世貿組織內提出爭端解決。」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CP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奧巴馬時代曾力推圍繞美國構建的TPP,其中有部分為美國量身定制的條款。整個協定也被視為對抗中國經濟崛起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