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端節吃粽狂吹健康養生風!新竹市衛生局結合元培醫事科技大學今(22)日於婦女館烘培教室辦理「粽夏食趣,健康慶端午」活動,向民眾介紹當下正夯的入粽食材「紅藜」,透過創意養生食材,讓民眾端午粽子可以吃得更有趣、營養,教導民眾掌握聰明吃粽五大重點,減少攝取過多熱量,維持健康好體態。
今日活動由元培醫事科技大學食安青年軍化身小記者採訪街頭巷弄的市民朋友,了解當下民眾大多選擇傳統粽子做為過節的應景食品,現場並由民富社區媽媽教導食安青年軍體驗包粽子的過程,把傳統的包粽技巧傳承給年輕朋友。
「紅藜」入粽,民眾吃粽不放重
元培副校長蔡世傑說明,當下正夯的料理界紅寶石之稱的「紅藜」為何成為市面上養生健康粽的入粽食材,紅藜可增加口感外,更具豐富的蛋白質、鈣質和膳食纖維等營養價值,可促進腸蠕動,使排便順暢。在米粽裡加入一定份量的藜麥,食用後可擁有飽足感,也可減低食用米粽的份量。
營養師王雅菁表示,傳統肉粽多以糯米為原料、黏性較大、易糊化,不易被腸胃道消化,不利於穩定血糖;且傳統粽子一顆180公克,熱量約有600至700大卡(約一個滷雞腿便當的熱量),油脂比例偏高、纖維質比例偏低,不利於想要控制體重或高血脂、高血糖的民眾。如果主食不減,把粽子當點心,每天多攝取700大卡,二周體重就會約增加1.5公斤,建議民眾一天以一顆為上限,並酌減主食份量。

傳統粽子多以五花肉、鹹蛋黃、花生、香菇等食材做內餡,暗藏熱量危機,掌握聰明吃粽五大「粽」點,可讓民眾「健康不放重」:
1.看標示: 檢視包裝上的營養標示。
2.挑食材:盡量挑選以瘦肉、雞肉等低脂肉類取代包豬五花肉的粽子,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餡料則建議多選擇含有菇類、竹筍、栗子等食材,以增加蔬菜的攝取。
3.減分量:減掉其他餐食的份量,避免攝取多餘熱量,也建議可與親友分食、酌量享用。
4.少沾醬:鹹粽應避免沾甜辣醬或番茄醬,以免鈉、糖攝取過量,增加慢性病風險。 (相關報導: 什麼樣的粽子能賣到一顆 2000 元?兩度奪得冠軍,頂級粽讓美食家都愛不釋手 | 更多文章 )
5.搭蔬果: 享用粽子時搭配清爽的蔬菜及水果,蔬果除了含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之外,膳食纖維還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增加飽足感。有高血糖、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宜注意採「低油、低糖、低鹽及高纖」飲食原則。
衛生局提醒民眾,採買端午食材要注意新鮮度,選購冷凍食品,應看清楚完整標示,注意保存期限,確保食品的品質安全,民眾有食品安全問題可撥打1999或食品藥物管理科(03)5353170專線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