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方推翻文職政府的政變已經『失敗』,因為軍政府未能鞏固權力,這個國家現正上演一場『全國性的民主革命』。」
緬甸軍方去年2月1日剛奪取政權時,引起一場全國性的公民不服從運動,數百萬反抗的人民走上街頭、罷工、罷課,以敲擊鍋盆、鳴喇叭來抵制軍政府的兇殘暴力。軍方逮捕了100多名民選官員,包括76歲的翁山蘇姬,她受到17項罪名指控、面臨長達173年的刑期,目前已有5項罪名被定罪,支持者痛心表示,所有指控都是莫須有的。
一年後,這個東南亞國家仍在衝突中掙扎,經濟陷入癱瘓,反抗民兵與政府軍的戰火蔓延到各個地區,公共機構陷入崩潰。在無數和平抗議者被槍殺、被捕人士遭到酷刑、數千名平民受戰火波及而喪命後,最初日常喧鬧而多彩的抗議活動,如今已經被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寧靜所取代。
政變一周年,緬甸民眾發起「無聲罷工」
《紐約時報》(NYT)指出,今年2月1日,以翁山蘇姬(Daw Aung San Suu Kyi)為首的民選政府遭推翻的一周年,緬甸民眾發起「無聲罷工」,待在家裡、暫時關閉商店並停止戶外活動6個小時。軍政府早有預料並警告民眾,參與者將被控恐怖主義、煽動罪和違反電子通訊法,已有數十人遭到逮捕。
前任聯合國緬甸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李亮喜(Yanghee Lee)痛斥,緬軍不僅失去民心,還失去對部分領土的控制,這是一場失敗的政變,「政變在過去一年並沒有成功,這就是為什麼軍方要採取更激烈的措施來達成徹底奪權。」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則發表聲明,譴責緬軍政府「對包括兒童在內的平民實施言語無法形容的可怕暴力」、拒絕向數百萬人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他也向緬甸人民喊話:「我們沒有忘記你們的奮鬥。我們將繼續支持你捍衛國家民主和法治的英勇決心。」
2022年2月1日,緬甸軍事政變一周年,曾經喧鬧的抗議不再,民眾發起無聲罷工,大成曼德勒的街上空無一人。(AP)
「一年內將緬甸變成一個失敗國家」
緬甸軍政府的殘暴鎮壓與統治引起民眾的集體憤恨,軍政府也因此難以鞏固控制權,過去一年來,數百支武裝叛亂部隊在全國各地湧現,由被罷免的民選官員組成的影子政府「民族團結政府」(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發起人民革命,協助領導反抗軍政府。
「政變剛發生的時候,抗議活動都集中在城市,而現在衝突已經蔓延到全國其他地區,」與軍政府作戰的其中一支武裝部隊「克倫族國防軍」(Karenni Nationalities Defense Force)發言人孔立度(Khu Ree Du)說,「未來一年衝突的形式將更加激烈,因為緬軍的所作所為不可原諒。」
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低估公眾對他的蔑視與憤怒,繼續囂張且惡毒地鎮壓人民,監禁超過8800名異議者。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UN Human Rights Office)稱,軍政府已濫殺至少1500名平民,近五分之一死者是在拘留期間遭受酷刑而死。
(相關報導:
耶誕夜大屠殺!緬甸軍政府殺害至少38名村民,婦孺慘遭燒成焦屍
|
更多文章
)
此外緬甸軍在鎮壓過程中襲擊城鎮和村莊,有時使用重型武器、大砲和發動空襲,造成偏遠地區數千名平民死亡,超過40萬人逃離家園,至少15萬名兒童流離失所,只能棲身於叢林中的臨時避難所,忍受飢餓和疾病威脅。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指出,軍方竟阻止國際組織向數百萬人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2021年12月,緬甸軍政府在東部克耶邦進行大屠殺,數十名村民遇害(AP)
去年最殘酷的襲擊發生在毗鄰泰國的克耶邦(Kayah State),該邦常居人口原有29萬,如今有近2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首府已經幾乎荒廢。去年12月24日平安夜,緬軍與當地武裝組織激烈交火,至少38名逃難的克耶族人遭到軍方屠殺,屍首被綑綁、縱火焚燒,死難者之中有不少婦女與兒童。
「緬軍在許多地區使用極端武力和空襲,並以平民為目標。現在,緬軍正對整個國家發動戰爭,並試圖對人民施以恐怖統治。」主張讓克倫族獲得自治權的克倫民族聯盟(KNU)發言人帕多蘇拉通(Padoh Saw Hla Htun)說道,「軍方在一年內將緬甸變成一個失敗國家。」
失敗國家(failed state)意指一個被認為未能滿足和履行作為主權政府應有的基本條件和責任的國家。世界銀行(World Bank)等機構估計,緬甸2021年經濟恐怕已經劇烈萎縮18%,2022年將有近50%民眾淪入貧窮線下方,仰光、曼德勒等大城市尤其淒慘,甚至可能會讓緬甸的中產階級「泡沫化」。
2021 年 3 月 5 日,在緬甸曼德拉舉行的反政變示威期間,抗議者手持被罷免的緬甸領導人翁山蘇姬的肖像。(AP)
失敗的政變無法控制民心與領土
緬甸少數民族渴望自治權力,數十年來拿起武器對抗實權政府,因此政權從未完全控制少數民族盤據的北部周邊地區。現在,武裝衝突已經蔓延到全國各地,許多反軍方團體走上武裝抗爭之路,與長年對抗政府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組織合作。
最近幾個月,軍政府失去的領土越來越多,包括西部的欽邦(Chin State)和若開邦(Rakhine State)、中部的馬圭省(Magway Region)、實皆省(Sagaing Region)。根據被洩露給當地媒體的一段錄音,上周馬圭省一名軍官向中央報告,軍隊已經無法控制馬圭省6個行政區;該軍官並指責叛亂分子受到民眾支持,且善用游擊戰術。
前任聯合國緬甸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李亮喜稱,軍方推翻文職政府的政變已經失敗,因為緬軍未能鞏固權力,這個國家現正上演一場「全國性的民主革命」。她說,敏昂萊奪權「已經過去一年了,他沒有成功。為什麼他會失敗?因為緬甸人民的反抗。」
還要犧牲多少人命?
去年,在緬軍政變後幾週,數百萬抗議者懇求國際社會提供幫助,許多人舉著上面寫「R2P」或「保護責任」(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的標語,呼籲聯合國別忘記2005年確立的一項原則──各國有責任保護民眾免受嚴重罪行侵害。
緬甸人民很快就對國際社會大失所望。俄羅斯和中國參與的聯合國安理會(UN Security Council)並沒有採取任何干預措施,而將緬甸視為成員的東南亞國協(ASEAN)也無法制止緬軍施暴。人權組織持續敦促國際社會減少對緬甸的軍火供應,組織資金流向該政權,並在國際刑事法院起訴緬甸軍官。
少數民族武裝分子在緬甸北部與軍方纏鬥多年。(AP)
今年1月,能源巨頭雪佛龍(Chevron)和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雙雙宣布退出緬甸的所有天然氣項目,理由是去年爆發的軍事政變使當地人道危機惡化。1月31日,英國、加拿大和美國政府聯合宣布,對幫助緬甸軍政府的個人、軍政府司法官員施加新的制裁,對象包含KT服務和物流公司(KT Services & Logistics Company)執行長明喬東(Jonathan Myo Kyaw Thaung,音譯)。
但事實證明,美國與其他個別國家與企業對緬甸軍事領導人的制裁,並未起到明顯的威懾作用。人權觀察亞洲區主任亞當斯(Brad Adams)呼籲更多政府切斷緬軍的錢脈,「在有影響力的政府採取行動切斷緬軍的資金和武器運送之前,還要讓他們拘留、折磨和槍殺多少人?」
(相關報導:
耶誕夜大屠殺!緬甸軍政府殺害至少38名村民,婦孺慘遭燒成焦屍
|
更多文章
)
緬甸醫護人員因為救助抗議傷患,遭到軍方攔截救護車,拖下車毆打。(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