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蜂」是環境生態重要指標,為營造更友善宜居環境,中華大學、梧桐基金會與新竹市政府今(15)日共同啟動「新竹蜂計畫」,將在全市設置20座「蜂旅館」,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說,建置蜂旅館及監測站可進一步了解城市環境,更為我們的環境盡一份心力。
透過「蜂旅館」監測,控管環境健康
「蜂旅館」目標吸引獨居性的「洞巢蜂(Cavity-nesting bees)」,並不是一般認知中的小蜜蜂或會螫人的虎頭蜂等群居蜂,獨居蜂常在竹竿或是磚牆縫隙中繁殖後代,個性溫和不擾人,沒有侵略性,不會對人構成危險。國際研究推測,超過90%的蜂種皆為獨居性,部分食蜜、部分食蟲,且授粉效率是蜜蜂的百倍以上,是非常重要的授粉者,又可達到害蟲防治的效果。

「新竹蜂旅館」計畫主持人中華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副教授黃思蓴表示,透過蜂旅館建置,帶領新竹市學生及市民一同利用自然資材,亦或是使用新竹市環保局收集的回收天然材料建構。為了觀察野生蜂動態,將監測系統加入,設置野生蜂旅館監測設備,監測及調查的結果,由梧桐基金會邀請野生蜂領域專家進行鑑定,後續由中華大學負責編製新竹市賞蜂地圖,是一個相當有趣的計畫。
環保局副局長洪明仕表示,透過架設「蜂旅館」並進行監測,可讓民眾知道居住環境有沒有野生蜂,從而知道居住環境是否健康。中華大學設計的獨居野生蜂旅館,安裝自動監測設備,野生蜂一進入旅館內,LED燈會自動亮起,中華大學休閒系學生亦會定期巡視並記錄獨居野生蜂進住情形,並公布在新竹市的「蜂旅館地圖」。
中華大學負責編製新竹市賞蜂地圖
洪明仕說,除今日在經國綠園道架設竹市首座具監測功能之「蜂旅館」,另有19處即將架設。中華大學學生陸續將到各國中小學,教導學生製作野生蜂旅館,並舉辦相關比賽,在新竹市各角落建置更多蜂旅館,打造適合野生蜂生存的友善環境。

為確保符合生態需求及監測教育,同時兼顧民眾安全及市容美觀,「蜂旅館」由梧桐基金會及中華大學跨領域師生團隊設計,並諮詢嘉義大學、林業試驗所、德霖技術學院、台北松山社區大學、宜蘭大學、中興大學、明道大學、屏東科技大學、金門農工、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等全台十餘所專業單位,跨領域大合作,為新竹市創造更大的「綠色影響力」。 (相關報導: 逃離都市不必跑很遠!盤點北部13處美又超舒服的好去處,在地人都不一定知道啊 | 更多文章 )
新竹市首座具監測功能的「蜂旅館」今日於經國綠園道架設,梧桐基金會執行長朱慧芳、中華大學校長劉維琪、工業產品設計學系主任翁千惠、教授黃思蓴、景觀設計學系主任陳有祺率近百位學生到場觀摩,中華大學設計景觀系也在現場展示1平方公尺的蜜源植物花台,打造友善蜂的城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