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捷克同俄羅斯之間的外交危機暴露了捷克國內的政治分歧,也顯示這個中歐國家深陷東西方的不同影響。近日,捷克總統澤曼質疑2014年軍火庫爆炸案為俄羅斯所為的說法,在國內激起強烈反響。
澤曼在4月25日說,關於2014年在捷克東部維貝蒂斯地區的軍火庫爆炸案,調查人員在探討兩種可能性:處理失當或外國破壞。他要人們等待調查結果,不要「猜測和臆想」。
捷克參議員考慮發起訴訟,要指控澤曼犯下叛國罪;捷克公眾人物聯署抗議,稱澤曼「再次成了俄羅斯的代理人」;據報導,周四(29日)大約一萬人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中心集會,要求澤曼下台,說他的「親俄觀點」不應存在於一個歐盟國家。

澤曼的講話受到反對派指責後,總統發言人說,指責俄羅斯情報機構參與了爆炸案需要「明確的證據」。
德國外交關係理事會的政治學者米蘭·尼克在德國之聲的報導中評論說,澤曼的講話引起捷克社會強烈反應,顯示捷克社會深陷政治分裂,澤曼違背了大部分民意。民調顯示捷克大部分輿論對俄羅斯持批評態度,希望改變親俄羅斯的外交政策。
外交風波
捷克當局在4月17日指責莫斯科同2014年發生的軍火庫爆炸有關,並指18名俄羅斯的使館人員為間諜並將他們驅逐。
捷克政府和反對派指責俄羅斯對一個主權國家發動攻擊,是國家恐怖主義活動,將其同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相提並論。
商業富豪出身的捷克總理巴比什(Andrej Babis)召開記者會,引用捷克情報機構的指稱,說俄羅斯軍事情報局的特工發動攻擊,意在阻止捷克一個私人公司向烏克蘭出售軍火。
彼得羅夫(Alexander Petrov)和波什羅夫(Ruslan Boshirov)被指涉及2014年的軍火庫爆炸。這兩個俄羅斯人之前還被指參與了2018年在英國索爾茲伯里對前俄羅斯情報官員斯克里帕爾(Sergei Skripal)和他女兒的毒殺行動。

捷克事先將對俄羅斯的懷疑向北約和歐盟的盟友做了通報。美國國務院表示同捷克站在一起,支持捷克「對俄羅斯在捷克土地上的顛覆活動堅決回應」。
俄羅斯外交部對捷克表達了強烈抗議,並採取報復行動,將捷克使館的20名僱員從俄羅斯驅逐。
內部分歧
4月12日捷克總統澤曼解除了親歐洲、大力譴責俄羅斯的外長佩崔切克(Tomas Petricek)的職務。
佩崔切克是捷克政界批評俄羅斯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同親俄羅斯的總統澤曼在是否允許俄羅斯參加捷克核電站建設以及是否引進俄羅斯生產的新冠疫苗問題上嚴重對立。
據彭博社報導,佩崔切克說將他撤職是個政治決定,並且說他仍將堅持促使國家向親歐洲和西方價值的方向發展。
被澤曼總統任命的接替佩崔切克的新外長庫拉內克(Jakub Kulhanek)說,捷克無意讓同俄羅斯的關係進一步惡化,而且他認為兩國關係可能會改善。

中國影響
庫拉內克曾經是中國投資集團華信能源(CEFC)在捷克公司的諮詢顧問。《亞洲時報》報導說,新的變化可能顯示捷克這個中歐國家正在同北京改善關係。
報導說庫拉內克在擔任內務部副部長的時候曾做過華信能源歐洲公司「外部諮詢顧問」,該集團在中國10大民營商業集團榜上有名,也是在中歐最大的中國投資者之一。
2017年捷克總統澤曼任命華信能源的創始人和董事會主席葉簡明擔任其經濟政策顧問。當時路透社分析,這說明該中國集團的影響力已經遠遠超出了中國。
不過,2018年時中國媒體報導,葉簡明已經被中國當局調查。
捷克總理巴比什在2015年說,「反對派腐敗」促使他從政。2016年他對華信能源、捷克社會民主黨和當時的捷克總理髮出譴責。路透社報導援引巴比什的話說,華信能源聚焦私營捷克公司,「沒有給捷克國家帶來好處」。
東西之爭
報導和分析都認為,澤曼主張捷克同俄羅斯和中國親善。但自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後捷克從共產主義制度過渡到自由民主制,支持歐洲和親西方一直是捷克政界的主流。
捷克在1999年成為北約成員國。 (相關報導: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我們必須在世界衛生大會聽到台灣的聲音! | 更多文章 )
現在捷克評論員把目前捷克同俄羅斯關係惡化形容為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以來捷俄關係最嚴重的危機。多年來捷克政界人士和政黨中一直存在的分歧再次突顯,即在外交上同莫斯科和北京靠攏,還是向西方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