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日,新加坡大選結果出爐,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PAP)雖然贏得國會選區選舉九十三個席次中的八十三個,保有絕對多數優勢,但得票率從二○一五年將近七○%下降至六一%。
星國國會將有十二名在野議員
至於最大在野黨工人黨(Workers' Party),得票率維持在一一%左右。而新政黨新加坡前進黨(PSP)雖然在這次選區選舉中沒有人當選,但得票率獲得一○%。
新加坡前進黨領導人、秘書長陳清木過去是人民行動黨國會議員,其競選口號為終結人民行動黨一黨獨大,甚至獲得總理李顯龍弟弟李顯揚的支持,顯然這一○%的得票率是從人民行動黨分裂出來的。
本次投票率高達九五%,採記名、強制投票,若無理由未投票會被處罰,除了單選區之外,還兼採四人和五人集選區的制度,這是種候選人團概念,當此選區某一政黨獲得多數票,同黨的四、五個候選人就集體當選,這讓執政黨更容易掌控選舉。即使選制不利於在野黨,陳清木所在的西海岸集選區,該黨雖敗給得票率五一%的人民行動黨,但仍獲四九%的選票。

根據星國選制,國會選舉中,如果當選國會議員的反對派候選人少於下限,會按照得票率高低,邀請若干名得票率超過一五%、卻在大選中落敗的反對黨候選人加入新國會,稱為「非選區議員」。一六年新加坡修憲,非選區議員席次從九名增加至十二名。此次工人黨取得十席,因此非選區議員僅能開放兩席給在野黨,由西海岸集選區的新加坡前進黨取得,未來新加坡國會會有三個政黨。新加坡前進黨在國會的表現,將牽動未來新加坡政黨政治的發展。
王瑞杰接班有健康隱憂
李顯龍雖然連任總理,但在選後也承認:「年輕選民希望在議會中看到更多反對黨議席的存在。」而從投票行為來看,選民更希望在野黨是透過選區選舉選上,而不是透過非選區議員的安排進入國會。
新加坡第四代接班人、現任副總理王瑞杰(Heng Swee Keat)更換選區至東海岸集選區,其結果僅獲得五三%選票,低於一五年該選區人民行動黨獲得的六○%選票。
另一位第四代接班人黃志明在盛港集選區則敗北。空軍出身的黃志明,在一五年當選議員後,曾擔任教育部代部長。他的落選也增加第四代接班梯隊的困境。
李顯龍對外宣稱將在二二年滿七十歲時交棒,在東海岸集選區險勝的王瑞杰可能擔任下一任總理。不過,王曾在一六年因動脈瘤引起中風,雖然急救後恢復良好,但未來健康問題是他前進總理之路的隱憂。
王瑞杰一九六一年出生,萊佛士書院畢業後至英國劍橋修讀經濟,返星後加入警界,九三年前往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取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之後曾在教育部、貿工部、貿易發展局、金融管理局服務,也擔任過李光耀首席私人秘書。
一一年在人民行動黨提名下,王瑞杰當選國會議員,其後被任命為教育部長;一五年轉任財政部長,一八年接任人民行動黨第一助理秘書長,一九年被李顯龍任命為副總理。
王瑞杰在國會中應對得體,祖籍廣東潮州,除了英文外,也會說北京話與潮州話,常在競選過程中展現其親民的一面。
王瑞杰未來要面臨的挑戰主要在外交方面,過往的經歷當中,外交、經濟是他最缺乏的。曾跟隨在李光耀身邊「見習」三年,決策風格勢必受到李氏影響。王瑞杰擔任副總理時期曾訪問上海,跟隨李光耀前往蘇州園區。對於中國,他認為兩國在多個領域具有戰略契合性和共同利益,但對台灣的印象與認知並不豐富。
新加坡大選受到武漢肺炎的影響,年輕人對新加坡未來的挑戰、經濟型態與工作機會等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感。王瑞杰要如何讓年輕人重新喜歡人民行動黨?二二年李顯龍交班後雖無職位,但權力仍大,王瑞杰仍將處處受制於李顯龍。
只是李家「世襲」的過渡政權?
也有人認為王瑞杰僅是替李家守護「家產」,期待仿照吳作棟模式,將權力交還給李家後代,可能是李顯龍長子李鴻毅。 (相關報導: 疫情重創新加坡》經濟萎縮41.2%創歷史紀錄!星國10年來首度陷衰退 | 更多文章 )
本次大選中,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支持新加坡前進黨,他對李顯龍的施政並不滿意。李家內部的矛盾是否會影響到新加坡未來的政局和王瑞杰的接班?後續有待觀察。(本文作者為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