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負責人周三(4月21日)宣佈,如果得到普京總統的批准,俄羅斯凖備在2030年前建立自己的太空站。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經理羅戈津對俄羅斯媒體說,「如果按照計劃能在2030年把太空站送入軌道,那將是個巨大的突破。我們有意願在世界載人太空探索中跨出新的一步。」
俄羅斯太空人同美國和其他16個國家的太空人從1998年開始進行國際太空站合作。歷時20多年之後,現在國際太空站已經變得陳舊,可靠性降低,令太空人面臨更大的風險。
俄羅斯:2025年開始離開國際太空站計畫
4月19日,俄羅斯副總理鮑里索夫說,莫斯科將通知合作伙伴俄羅斯將從2025年開始離開國際太空站計畫。
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稱,新太空站第一個模塊的建造工作已經開始。
羅戈津說,俄羅斯的太空站同目前的國際太空站有所不同,很可能太空人不會久駐,因為太空站的軌道會暴露在更高的射線下。但太空人可以去訪問,而且還可以在太空站上讓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發揮作用。
雖然羅戈也提到俄羅斯會考慮允許外國太空人訪問太空站,但是他說太空站必須歸一個國家所有,「如果你想把事情做好,就得自己幹」。
俄羅斯的國際文傳電訊社引用消息人士說,俄羅斯為太空站發射計畫計劃投入多達60億美元 。
目前在近地軌道上運行的國際太空站是人類發射到軌道的第9個載人的太空站。
鮑里索夫說,國際太空站的問題源於結構和金屬老化,可能會引發不可逆轉的後果,甚至導致災難。

中國:2022年完成太空站軌道建設
中國曾表示希望參加國際太空站計畫,但美國以技術保密、中國資金短缺等理由加以反對。
美國媒體2007年報道說,當時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對記者表示,「如果我沒有錯的話,這個計畫(國際太空站)目前有16個國家參加,我們希望成為第17個參加伙伴。」
當時記者問李學勇將來在太空中國可能變成美國的競爭者還是合作者的時候,李學勇說,中國希望同美國合作。
2011年美國眾院撥款委員會商業、司法、科學及相關機構小組委員會主席沃爾夫提出禁止美中兩國之間任何與美國航天局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的條款,獲得國會通過和奧巴馬總統批准。
之後中國開始加快推進自己的太空站計畫,計劃成為像俄羅斯那樣靠一國之力單獨完成太空站建設的國家。按計劃中國太空人能在太空站駐留一年以上的時間。
新華社報道說,按照中國的太空站計畫規劃,中國在今明兩年將進行11次發射飛行任務,其中包括3次太空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中國希望在2022年完成太空站軌道建設。

俄羅斯與美國20多年的太空合作結束
國際太空站曾被認為是俄羅斯同美國合作最密切的一個領域。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莫斯科和華盛頓的關係一直受人權、網絡攻擊和其他爭議困擾,並且多次產生危機。
在莫斯科宣佈自己建立太空站計劃後,路透社分析說,這意味著俄羅斯結束與美國在國際太空站長達20多年的合作,「掀開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則認為,這表明俄羅斯進一步「背離西方」、轉向東方。
今年3月,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總經理德米特里·羅戈津同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簽署俄中兩國合作建設月球科研基地的備忘錄,計劃圍繞建設月球基地進行科研合作,並推動月球和深空探測領域的合作。
美國在2019年宣佈了《阿特米絲協議》(Artemis Accords),即計劃在月球表面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存在的基地,同時希望建立太空法律框架,為各國登月及其在月球的行為進行規範。
當時俄羅斯報道指美國的計劃違反了冷戰時期簽訂的外層太空條約。 (相關報導: 首位敢這麼做的美國總統!拜登將認定亞美尼亞種族滅絕 土耳其警告美土關係會惡化 | 更多文章 )
去年俄羅斯航天機構負責人羅戈津就表示過俄羅斯不打算加入在月球同美國的合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