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林庭瑤專欄:劉長樂出局,鳳凰奔向涅槃?

鳯凰衛視創辦人劉長樂在2011年與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同台演唱紅歌,早被當朝忌恨。(中新網)

黎智英要賣掉台灣《蘋果日報》,媒體友人感嘆:沒有黎智英,《蘋果日報》就不是《蘋果日報》了;香港何嘗不是如此,劉長樂出清《鳳凰衛視》股份:沒有劉長樂,《鳳凰衛視》就不是《鳳凰衛視》了。

每到中國大陸駐點採訪,打開電視必看《鳳凰衛視》,因為那是窺探中國的窗口,不像央視那麼八股,又有全球華人的國際視野,從節目中打擦邊球的位置就可知道,哪裡是安全地帶,而哪裡又出界了。

自今年2月《鳳凰衛視》高層驚傳異動,上海社科院黨委書記徐威出任董事長,央視副台長孫玉勝擔任總經理,劉長樂家族退出鳳凰團隊,兩岸媒體圈就感嘆鳳凰步上「央視化」的日子了。

劉長樂家族之所以退出《鳳凰衛視》,原因是「鳳凰金融」資金斷鏈。他在2014年主導創辦的鳳凰金融,由其女婿賀鑫從事P2P的網上金融借貸。去年9月,鳳凰金融突然停止網貸,衝擊7萬多人,涉及借貸金額達人民幣98億元(約合新台幣450億元),借貸雙方多次交涉,甚至圍堵辦公大樓,但遲遲未見還款方案。

劉長樂難辭其咎下,剛好中共當局正想整頓香港文化事業,成了文化央企介入《鳳凰衛視》的絕佳契機。

華人CNN 「鳥麥」飛遍全球

祖籍山東的劉長樂,在1951年出生於上海,其父劉向一是前中共華東局高幹。劉長樂曾任中共解放軍政宣軍官,北京廣播學院畢業後,進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軍事部擔任記者。據說他剛跑新聞時超級認真,並不是等著新聞通稿,而是騎著單車追著政要跑新聞,他還會在大門外頭苦苦守候。

因緣際會,他與媒體大亨梅鐸合資於1996年創立《鳳凰衛視》,並由劉任董事會主席及行政總裁。當時就籌辦了柯受良飛越黃河的壯舉;1997年直播香港回歸,直播英國黛安娜王妃的喪禮;國際重大事件比如911事件、伊拉克戰爭、南亞海嘯等,鳳凰從未缺席。它被戲稱為「鳥台」,世界各地可見「鳥麥」,被喻為「華人CNN」。

鳳凰衛視主播美女如雲,世界各地可見「鳥麥」,被喻為「華人CNN」。(鳳凰衛視截圖)
鳳凰衛視主播美女如雲,世界各地可見「鳥麥」,被喻為「華人CNN」。(鳳凰衛視截圖)

劉長樂當年的創台目標是「給我半小時,給你全世界」。這25年來,《鳳凰衛視》讓更多全球華人認識中國與世界,歷史紀錄片博古通今,鳳凰主播美女如雲,大家記住了來自台灣的吳小莉、戰地玫瑰閭丘露薇、彈雨中穿行的盧宇光、獨特結尾音的阿巴斯,也記住了外形酷似樂山大佛的劉長樂。

《鳳凰衛視》於2000年在香港掛牌上市,當年也創辦《鳳凰週刊》的時政周刊,找來不少中港台媒體好手,以敢言敢報著稱,口號是「為全球華人提供獨立意見」,但在中國大陸被限制性發行,不能公開販售,大多只賣給熟客,買方都要跟報刊亭主動詢問,甚至要問了很多家報刊亭,才能買到一本。

善打擦邊球 「有風險也要上」

劉長樂擅長在中國輿論環境中「打擦邊球」。他想做一檔有人本主義的談話性節目,《鏘鏘三人行》形成了竇文濤、許子東和梁文道的鐵三角陣容,遊走於言論限制邊緣,成了鳥台的王牌節目。比如2005年趙紫陽過世,主持人梁文道一身黑衣出鏡,節目突然插入趙紫陽的生平介紹畫面,搭配鄧麗君淒美哀怨的〈千言萬語〉歌聲,觀者無人不知其中的意涵。 (相關報導: 蔡英文頭號愛將一句話火燒閣揆烏紗帽 蘇貞昌開會臉色鐵青對張景森 更多文章

另一個例子是,劉長樂邀請李敖主持《李敖有話說》節目。李敖快意恩仇,經常任由性子指東罵西,有時故意錄一些敏感話題的節目(例如批評六四),要求必須播出,否則寧可開天窗。劉長樂在紀念李敖的文中說:「《李敖有話說》節目風險極大,兩岸關係敏感,一旦涉及言論底線,覆水難收。因為有風險,廣告商不願投,這個節目連續3年沒有1分錢的廣告。」但是,劉長樂堅信李敖是可以溝通兩岸的人物,無人可以替代,因此「有風險也要上,有壓力也要扛」。

李敖(LiAoAtFayuansi@維基百科 / CC BY-SA 3.0)
李敖(LiAoAtFayuansi@維基百科 / CC BY-SA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