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定額是許多投資初學者會接觸到的策略,目的是長期累積,而不是價差。但再簡單的投資策略,也可能會失敗,兩個主要的失效主因分別是:標的選錯、猜高低點影響操作。另外也分享定期定額策略變化型,以及現在為何我採用的定期不定額策略。
定期定額是很多投資初學者會先接觸到的投資方式,一定也有讀者現在正在用。
這個策略很好理解,執行也很簡單,就是在一段固定時間內,用固定金額買進標的。跟存錢有點像,差別是存錢是把錢放銀行,定期定額是把錢換成某種價值會變動的交易商品。
定期定額的目的不是價差,而是持續累積。當你越累積越多,商品又能長期上漲,等於你的投入就增值了。就算價格下跌,等於可以用同樣資金買到更多部位。這樣想的話,心情比較不會被影響吧。
但是即使是這麼簡單實用的方式,還是有可能失敗的地方。
定期定額怎麼輸1選錯標的
首先,你定期定額的標的,一定要選長期向上的商品,這很重要,不然等於你一直在虧錢,或者說如果這個標的是沒什麼漲跌,就長期平台整理的,也很虛,感覺跟存銀行就會很像。
幾種定期定額的熱門標的,除了0050這種會自動汰弱留強的市值型ETF,有些人會選看起來穩定的個股,像電信股或金融股之類的,或者是一些長期看好的主題型ETF等等等。
關於ETF的幾種類型,我們在EP171有分享過,並不是所有ETF都適合長抱個十幾二十年,你可以往前複習一下。反向ETF、非股票類ETF、特定概念ETF都不適合長期持有,所以也不適合定期定額去存。
另外提醒你,過往很穩定的配息公司,像電信股,未來是否還可以繼續穩定配息,這都很難說,中華電信就是,以前現金殖利率甚至還有到7%的,近年越來越差,最近兩三年都只有3%多。
以前大家認為很穩定的電信股有這種情況,未來金融股會不會也遇到,當然也有可能。在投資市場裡,過去有效的經驗,不代表未來也會一直有效,這就要注意。
不只是電信或金融股,其他個股遇到的風險變化更多。就算有那種大到不能倒的公司,也沒有哪個董事長能跟股東保證公司股價會持續向上。
選擇個股來定期定額,其實會更需要花心力去追蹤這間公司的長期發展。不一定是公司出了什麼問題,也許就只是市場不再青睞,或是競爭者變多,定期定額繼續買這家公司可能就不是好的決定。
我時常舉的例子,道瓊指數三十隻成分股,沒有任何一檔是長期能繼續大者恆大的,裡面的大公司,有的下市了,有的破產了,什麼結局都有。幾乎是世界上前30檔最大的公司了也會晚景淒涼,你覺得台灣上市櫃股票能倖免嗎?
所以我一直覺得長期存個股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就是我一路乖乖地省吃儉用存股票,結果存了十幾二十年之後,公司掛了,我之前存的全部血本無歸,或是沒這麼倒楣,可能就像存電信股那樣,公司狀況越來越糟,配息也越配越少。
定期定額怎麼輸2自作聰明想抓高低點
再回來講定期定額,定期定額有個能平均成本的優勢,會買在低點,也會有時候買在高點,買進部位的成本會平均掉,所以也沒有什麼超額的報酬。 (相關報導: 台股ETF人氣榜出爐!柴鼠兄弟整理0056、00878、00900績效,市值、受益人數大PK | 更多文章 )
另外也有個前提,那就是你要真的能夠做到手中有股票,心中無股價。你想像一下,如果你剛開始定期定額就遇到市場崩盤,股價跌掉三成五成,你就算忍住不賣,也很可能會想先暫停買進,這就是人性,很難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