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皿,是器與食的掲示場,食物襯托著造器者內蘊在器皿上的溫厚,同時器皿也傳達出烹調人的種種心意與食物的色香味。
秋風中搖曳著點點斑斕,綠和著黃,灶上一鍋兒時最常見的紅燒肉正噗嚕嚕滷著,印象中母親總在豬肉攤販前挑挑揀揀,得要些許肥腴些許瘦肉,一把青蔥,塊薑、幾顆蒜頭,醬油、黃酒、佐以冰糖,她口味像台南人偏甜,燒肉總燒著恰當適中的肥瘦,不鹹帶點南部人特有的甜度,有時她會放上水煮蛋,豆干,海帶,索性一塊滷。兒時那空氣中的肉香,如今和了媽媽的影子。 剛過來瑞典,每回打電話給母親,聊天內容除了孩子便是做什麼料理,紅燒肉一直是她很推薦懶人料理,每每聽到我又要煮這道菜,她彷彿便像安心一般,知道我吃得好也把先生、孩子照顧得很好。
從古董店一把來自Jie的帶把小鍋說起
三不五時的一鍋紅燒滷肉,便一直想找一把帶柄的小鍋來裝盛,有點深卻不大高,可以將sås的濃郁多汁收在下頭不會輕易滿溢,又可將燒肉的肥腴展現的嫵媚豐富;偶而用來盛上一小缽雞湯也是雅致。在古董店尋到這柄小鍋,當下便怦然心動,和媽媽招牌滷肉需要的大小深淺花樣,無一不合適。
這把帶柄鍋,乍看下是瓷,但實際上是陶器,瑞典知名陶器品牌Jie的Ingird系列。Ingird系列,以白、以淺藍、淺綠或以黛青,均為清淺雅致釉色為底,彩上小巧葉脈搭蒔羅花交錯的簡單幾何圖案,再以小點點圈起圖案,配以適當留白空間,盤面一點也不不侷促,更在鍋柄把握處繪以同樣成株蒔羅花,盡顯自在風情。
同一系列商品,除了這類帶柄鍋,還有許多造型各異的淺盤,構圖類似,但形狀或魚或扇,或方或圓,相映成趣。單作擺飾也是餐桌上的一股小清流,若置燒肉於上,便像包裹在荷葉裡的東坡肉,幼青綠佐著紅灩灩的肥腴,就算只是一道家常市井味,也讓人覺得格外香。

窮人的瓷器,平凡百姓的小確幸
Jie,活躍於瑞典1942-1992的平民陶器品牌,是John Evert Jie Johnson在Helsingborg所創建的一家小作坊,50-70年代主打『高貴不貴』經濟實惠路線,當初創辦理念便是想為尋常百姓生產較便宜的陶製餐具,號稱『窮人的瓷器』。
陶土比瓷土便宜許多,燒制溫度及窯爐設備也可較為簡陋,因此一般作坊所需的營運成本門檻遠比瓷器廠低上許多;而一般觀念中,陶器是小老百姓端不上檯面的初坯,是灶台下醃醬菜的甕,是摔碎也不是那樣可惜的器皿。
Jie的設計師卻企圖給予這個世俗公認該很廉價陶器,另一個嶄新的身份。當白釉裹上陶土初坯,彩上五彩的釉料,不斷研發新的絲網上釉技術,讓手邊生活的小自然躍然入眼,在餐盤入畫,在小缽裡漫彩,描繪出更細緻更炫目的釉彩,上釉的陶器變成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小幸福,平民百姓也有裝飾自家餐桌小確幸的權力。 (相關報導: 瑞典公司試行1天工作6小時:我們的產能比工作8小時的競爭對手還高! | 更多文章 )
Jie,一開始是以作木料物件起家的小工廠,是創辦設計師John Evert Jie Johnson的一個副業,他開始嘗試用木料混搭玻璃或陶土,發展出當時另一種新的設計材質,用以裝飾在家具上。1944年工廠開始擴大,便將工廠移至瑞典南部一個叫Gantofta的小鎮,這時期器底部戳章亦開始改為"Jie Gantofta",這段期間他們依然繼續他們的木製產品創新與生產,但同時他們也開始購入窯爐設備於1952年開始生產陶器,有別一般初坯陶燒,Jie開始嘗試向其他小工坊進一些釉料,在陶器上上釉,並進行嘗試性的燒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