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腦攻打右腦 十三行青年委員鬼點子大爆發

十三行青年諮詢委員來自不同院校系所,想法創新提出的建議既有國際觀又重視在地連結、觀念前衛創新也不忘關懷傳統。(圖/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7日召開青年諮詢委員會,討論「後疫情時代」博物館的因應作為。「數位博物館應該多點互動,有語音導覽會更好喔!」、「可以考慮拍微電影幫博物館行銷」、「新北考古公園能不能也變成展場啊?」,會議中你一言我一語,議題包羅萬象。館長陳春蘭表示,十三行自去年七月成立青年諮詢委員會,委員學經歷大不相同,提出的建議既有國際觀又重視在地連結、觀念前衛創新也不忘關懷傳統,會議過程不斷互相激發新點子,相信對於未來的經營有很大的助益。

建議具國際觀又重視在地連結 創新也不忘關懷傳統

就讀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一年級的吳冠逸表示,在不敢出門的防疫期間,透過電腦逛十三行數位博物館是他的休閒活動之一,對於館方的「超前部署」表示肯定。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學生陳品伃補充建議,數位博物館如果能夠結合語音導覽,會更加深對展覽的印象。

來自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的陳柏翰對於「公眾考古」提出看法,他認為博物館應加強培育更多種子教師加入考古教育,讓博物館可以走進學校,就算沒到十三行,也能夠認識史前文化。就讀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文創設計產業學系孫瑋成則展現了「設計人」的敏感度,認為十三行可以從豐富的典藏文物中,創造符合博物館品牌形象的圖像。

身為本次會議唯一學界代表的實踐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王又鵬教授表示,十三行的各項服務均很有創意且貼心,可以加強品牌辨識度,抓住觀眾的眼光。更拋出時下最熱門的「振興三倍券」議題,讓大家集思廣益如何把握這波潮流,吸引更多潛在客群。 (相關報導: 見證東西文明衝突交會!聖索菲亞博物館變回「清真寺」?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將做出關鍵裁決 更多文章

館長陳春蘭在會中表示,諮詢委員提出的眾多想法都很務實,青年朋友的建議確實跳脫傳統的框架,在後疫情時代,資源的結合與運用將隨之調整,與民眾的溝通方式將更多元,博物館應更積極主動走入人群,期待之後能多與青年族群合作交流,一起讓古老的史前文化變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