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衛星五號新冠疫苗已經在幾十個國家獲准使用,歐洲藥品管理局也開始對其進行審查。但是,該疫苗仍然存在爭議。
普京曾將俄羅斯衛星五號(Sputnik V)吹捧為 「世界上最好的疫苗」,俄羅斯媒體也經常誇耀該疫苗的出口記錄。
然而,它真的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嗎?請看德國之聲的事實查核。

衛星五號是怎樣的疫苗?
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RDIF)是一個國家附屬機構,它資助了衛星五號疫苗的開發。衛星五號疫苗由莫斯科加馬列亞(Gamaleja)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研發,是一種腺病毒載體疫苗,類似於英國阿斯利康疫苗和美國強生疫苗。與mRNA疫苗相比,腺病毒載體疫苗更容易管理,因為mRNA疫苗需要在非常低的溫度下儲存。
腺病毒載體從SARS-CoV-2中提取了遺傳物質成分,該成分編碼了S蛋白的結構信息,並將其插入到已經熟悉的腺病毒載體中,輸送到人體細胞中。

衛星五號的特別之處在於,由於使用基於Ad5和Ad26兩型人腺病毒的兩種不同的載體,且分兩次單獨注射,可使身體產生更為有效的免疫應答。
衛星五號疫苗的有效性如何?
原則上,可以使用兩種不同的病毒載體,因為這樣能夠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其他載體疫苗如阿斯利康(76%)和強生(85.4%)只使用一種載體,其有效性遠低於BioNTech-輝瑞(95%)和Moderna(94.1%)等mRNA疫苗。
但衛星五號的有效性很難準確判斷。去年8月,在國家藥品安全監管機構的審查尚未完成的情況下,該疫苗就被批准在俄羅斯使用。8個月過去了,有關該疫苗的可靠數據仍然沒有面世。俄羅斯尚未向獨立的藥物檢測機構提供關鍵數據。
去年9月,英國醫學雜志《柳葉刀》公布了衛星五號疫苗的第1期和第2期試驗的部分結果。不過,這兩期關於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的試驗,分別只有38名受試者。研究結果稱,衛星五號疫苗有效性較高,而且沒有發現嚴重的不良副作用。

國際專家對這一試驗結果持強烈的保留意見。除了試驗組的規模太小之外,在所公布的疫苗研究報告中有明顯的雙重數據,有可能是做了手腳的結果。來自歐洲、美國、加拿大甚至俄羅斯的40名科學家聯署了一封公開信,提出這些數據可能被操縱的擔心。
今年2月2日,俄羅斯科學家在《柳葉刀》上公布了第3期試驗的中期結果。他們表示,超過1.8萬名參與者接受了兩劑疫苗,間隔時間為3周,並聲稱有效性為91.6%,且無嚴重副作用。國際專家再次表示了懷疑,要求公布主要數據。
根據4月3日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衛星五號疫苗對在英國首次發現的B.1.1.7變種和在南非首次發現的B.1.351病毒變種也有效。不過,該結論還沒有經過標准的同行評審程序確認。
衛星五號疫苗有什麼風險?
4月初,《歐盟觀察家》報導稱,有4人在接種 衛星五號 疫苗後死亡,另有6人接種該疫苗後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對此,俄羅斯聯邦公共衛生監督局(Roszdravnadzor)否認與疫苗有直接關係。 (相關報導: 這個非洲國家叫台灣「大哥」!BBC談台灣與索馬里蘭:雙方都缺盟友但擁有彼此 | 更多文章 )
該機構稱,衛星五號疫苗除了典型的接種後反應,如流感症狀、皮膚刺癢、頭痛和疲勞,尚未有任何不良副作用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