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人都吃冷便當?多數台灣人無法理解的文化,暗藏堅持禮儀的最美民族性

為何日本人可以接受冷便當?(圖/Mark Mrwizard@flickr)

拿出傳說中的冒煙便當,一扯拉線機關,果然像個沸騰的小鍋爐,不僅冒出白煙,還噴出便當菜色的氣味,這時候,五郎反倒感覺尷尬,不只對鄰座陌生人不好意思,感覺整個車廂的乘客都知道他即將吃什麼口味的便當……

台灣人不愛吃冷便當,只要不符合「熱騰騰」的標準,就是失禮的便當。所以車站販售的便當要想辦法維持溫度,一旦放涼,就扣分,非常殘酷的便當競爭規則。

最初,我也帶著偏見,就算日本車站販售的便當擺盤配色如藝術畫作那般迷人,一入口,唉,冷的,好像瞬間被澆了一盆冷水。偏見作祟,什麼滋味都吃不出來,只管跟便當冷菜嘔氣。

就好像台灣人也嫌日本拉麵湯頭太鹹一樣,飲食習慣隔閡實在是難解的偏執。但為何日本人可以接受冷便當?雖然車站便當賣店最近也擺出微波爐陣仗,可是吃不加熱的冷便當好像也沒關係。

之前讀漫畫《孤獨的美食家》,讀到主角「井之頭五郎」有一次搭新幹線,買了那種拉線瞬間加熱冒煙的便當,心想,可以吃「熱騰騰」的便當,感覺應該不錯吧!

沒想到,坐定位,拿出傳說中的冒煙便當,一扯拉線機關,果然像個沸騰的小鍋爐,不僅冒出白煙,還噴出便當菜色的氣味,這時候,五郎反倒感覺尷尬,不只對鄰座陌生人不好意思,感覺整個車廂的乘客都知道他即將吃什麼口味的便當,便當加熱的幾秒瞬間,恨不得在疾駛列車內挖個地洞,躲起來。

原來如此啊!總算知道一些冷便當的用意了。

以前手機還未盛行之前,多數日本人習慣在電車上閱讀文庫本,閱讀是隱私,為了不讓其他乘客知道自己正在閱讀什麼書,買書結帳時,都會要求書店用包裝紙折一個書套,店員折書套的功夫也非常厲害,但之後為了環保,如果在書店結帳時,跟店員表明不用書套,店員還會鞠躬道謝,「感謝您對地球的愛護」,至少我在紀伊國屋新宿東口店和淳久堂池袋店都被這麼感謝過。

既然,閱讀文庫本要隱藏書封,在車廂內吃便當,最好不要讓氣味干擾其他人,這是日本人非常介意的禮節吧!要符合禮節標準,好像只有冷便當才辦得到。

剛起鍋的菜色,氣味最飽滿,靠得是嗅覺吸引人的本事。放涼之後,氣味就收斂了,想要品嘗滋味,靠的是咀嚼的功夫,食物在唾液之間慢慢加熱溫潤之後,就能徐徐散發出烹調當時的原味。

第一次嘗出冷便當的滋味,並不是在行駛的新幹線上,而是某次旅行,從即將打烊的百貨公司地下美食街帶走一款特價便當,回到商務旅館房內,也沒加熱,就這樣配著冰啤酒,完食。那是這輩子第一次吃到冷便當的好滋味,從此之後,在日本吃冷便當完全不成障礙,在東京巨蛋看球賽也吃冷便當,吃得津津有味。

各樣菜色之間,以便當盒格子區分開來,或即使沒有格子讓他們的味道各自安妥,也會放在類似杯子蛋糕那樣的小薄紙容器各自歸位,將日本料理小缽小盤的概念濃縮在便當盒之中,是很厲害的概念。

吃日式冷便當的訣竅就是「細嚼慢嚥」,而且要遵循「不放過任何一品」的精神,就算只是小份量的醃漬醬菜,都是心意。 (相關報導: 你是東京人認證的白目嗎?7條地鐵潛規則,在台北也很重要! 更多文章

冷掉的米飯尤其特別,入口瞬間雖有點乾,但是仔細咀嚼,跟唾液慢慢融合,米的香氣就自然而然在齒頰之間舒舒服服地擴散開來,直到最後一口飯收尾,都維持那樣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