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三雄專欄:「竹刻少陵」周顥─用刀如筆不假稿本

中國竹刻為一門傲世的獨門藝術,而周顥在嘉定竹刻領域「首屈一指」的地位與「竹刻少陵」的造詣,同是何等崇高與精深。(圖/pixabay)

中國竹刻作為一門傲世的獨門藝術,始於明朝中期,迨至明末嘉靖、萬曆之際方啟具有規模的流行。

金元鈺的《竹人錄》凡例開宗明義直分中國竹刻成兩派,一曰金陵,一曰嘉定。嘉定者,古之.疁城、練川、練水,今之上海嘉定區是也。通說認為明末「嘉定三朱」(朱鶴、朱纓、朱稚征)為「嘉定竹刻」工藝開啟較具影響力的先河,在代有傳人的接力下,從奠基、興盛到平淡,縱橫中國藝術歷史二、三百年。

按,金元鈺成於嘉慶丁卯年( 1807)的《竹人錄》,其所收錄的嘉定竹人共 68位,但據《嘉定縣續志》所載,其中「尤著者為南翔吳魯珍、周芝(芷)巖兩家」。吳魯珍即嘉定竹刻「薄地陽文」派始祖吳之璠;周芷巖則係「用畫法刻竹」派掌門人周顥。清書法家梁同書就曾指稱周顥「竹刻精妙不下於朱氏」。

周顥,字晉瞻,號芷巖(芷岩),又號雲樵、堯峰山人、芷道人、芷叟、樵叟,晚年自號髯癡。生於康熙 24年( 1685),卒於乾隆 38年( 1773),享年 89,一生橫跨康、雍、乾三朝盛世。

金元鈺在《竹人錄》中嘗謂周顥乃「朱沈一鐙隱隱相繼而又神明變通乎。其間二百餘年首屈一指矣」;他更以「詩派」評論嘉定竹人而譽之「惟我芷巖其少陵(杜甫)乎」。由此可見,周顥在嘉定竹刻領域「首屈一指」的地位與「竹刻少陵」的造詣,同是何等崇高與精深。

再者,清朝一代名儒錢大昕更曾為周顥撰立〈周山人傳〉,略謂「吾邑自朱松鄰父子以畫法刻竹,厥後有沈兼、吳之璠、周乃始諸人皆精其藝。山人(指周顥)更出新意..當時以為絕品」。王鳴韶撰《嘉定三藝人傳》,周顥三居其一,傳中並有如此描述:「顥之所刻,出於意想所不及..俱非他人所能及。於松鄰父子、吳之璠、沈兩之之後,別樹一幟矣!」

根據上述資料闡述,周顥在嘉定乃至中國竹刻工藝的歷史中,委實獨具無以取代的重要地位,理當為研究竹刻藝術與技巧之人,所特別留神關注與深入探討者。

周顥的書、畫家背景

大致而言,嘉定竹刻自朱氏以降,一般刻竹者多為竹人兼畫家,蓋因刻竹需先畫稿本故也。但周顥卻獨獨有異於此,他原本就是一個畫家,相當精於字畫,錢大昕謂之「讀書不應科舉,而於畫獨有神解」、「用刀如用筆、不假稿本」,所以他的最大特色就是畫家而兼竹刻家,乃「以畫法施之刻竹」第一人。

清人撰寫之畫人傳錄,如蔣寶齡所著《墨林今話》及馮金伯所撰《墨香居畫識》皆將周顥歸入畫家之列。雖然他名享畫家經傳之列,但實際上卻「名為刻竹所掩」,在後人的心目中,只留下「竹人」美名,反而鮮少詳其畫家才藝也。因此,當吾人讚嘆周顥高超的竹藝成就之際,不能不先了解他原有的書畫造詣背景。 (相關報導: 台股爆量換手成功?盤中大跌265點,午後V轉收漲,明天還有這場重頭戲! 更多文章

據《墨林今話》所載,周顥自幼即問業於清初四王之一王石谷(王翬),不僅「得其指授」,所臨王翬「枯樹圖長卷」甚至不亞於原本而有青出於藍之勢。再者,其「山水秀潤」,尤最擅於仿元四家之一王蒙(黃鶴山樵)之作,金元鈺謂其「臨摹宋人諸名家俱得神髓」、「仿黃鶴山樵(王蒙)最工」;王鳴韶則稱之「山水於諸大家無所不有,臨撫可以亂真」。於此應注意的是,王蒙、王翬皆是南宗畫派的佼佼者,周顥既師法王翬與王蒙,此二大師之畫風與畫法對周顥繪畫風格的建立,自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尤其當他「以畫法施之刻竹」,更能在他竹刻的工藝上起到左右的效果,容後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