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失去多明尼加,實質影響不大

作者認為失去一個邦交國,實質影響其實不大,也不必太在意。倒是台灣與非正式關係的大國,打好關係更為重要。圖為中國外長王毅(右)與多明尼加外長巴爾加斯(資料照,美聯社)

5月第一天,一早就被台灣與多明尼加斷交的新聞所吸引。其實這幾年來,台灣與友邦斷交的新聞,就像三不五時的地震一樣,社會大眾會關心這種事件幾天,很快地就會淡忘。

其實,對於斷交,不用太過在意。

每回與友邦斷交時,總是會發現原來台灣政府花了這麼錢在維持與友邦的關係,但總是不敵中國政府更深的口袋,台灣的友邦就這樣一個個被收買。

對於小國台灣來說,在中國勢力擴張的當代社會,維持邦交國數量是很重要的議題之一,但其實在國際政治的研究上面,邦交國的數量的增減一直不是熱門的研究問題。

邦交國到底是什麼?簡單說,就是兩國之間相互承認對方政權的統治合理性。當今聯合國之中有193個會員國家,加上一個觀察員國家(巴基斯坦)。但在世界各國中,有許多國家的邦交國數量並不是192。以日本來說,不承認在聯合國中佔有席位的北韓政權,但認定非聯合國成員的梵蒂岡、科索沃以及庫克群島為國家,因此日本承認的國家數量是194。

台多斷交:中國外長王毅與多明尼加外長巴爾加斯簽署建交公報(AP)
台多斷交:中國外長王毅(右)與多明尼加外長巴爾加斯簽署建交公報。(資料照,美聯社)

基本上對於一國來說,承認一國政權的存在其實沒有太大的利益,只是沒有壞處而已。以日本來說,承認位在加勒比海地區的聖露西亞,同時也是台灣邦交國的海島小國,在2016年對日本的輸出只有50萬日幣(大約等於17萬台幣)。以日本承認聖露西亞的例子來看,可以知道在國際社會上,只要沒有什麼歷史或是宗教因素糾結的話,互相承認其實是很普通的常態,且沒有為了特定目的。但與台灣邦交的國家,深知台灣在一中原則的國際社會上生存困境,因此常常做出金援的要求。而台灣政府為了維持邦交國數量,大多時候都會達成友邦的要求。當中國政府出現,以數倍之多的金援作為誘因時,對於小國來說,堅持與台灣邦交產生對於自己本身的不利,此時走上與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之路完全是理性的選擇。今後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中國會繼續強大,繼續用金錢的力量迫使小國承認一中原則,與中國建交。

在當今兩岸關係沒有巨變的背景之下,今後的台灣政府還是深知直接或間接宣布台獨是不可能的選項,要談統一邁向宣告自我政權的結束也是不可能,那麼台灣在國際社會上,除了維持與邦交國的友好關係,還有在外交上可以努力的方式呢?此時台灣政府採用實質外交政策,寄望無論以何種名義,使台灣積極地參與國際組織,讓世界看見台灣。但實質外交政策的達成,並不需要高度依賴邦交國的支持。

台灣的邦交國在國際社會上,幾乎都是小國,儘管在每年聯合國總辯論會上,台灣的友邦多半都會提及台灣問題,但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出友邦對於台灣活躍於國際社會上有太多的實質助力。反倒是無直接承認台灣為國家的美國、日本等國,都曾多次表態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大會,雖然中國的打壓還是很嚴重,但有一定的成果。 (相關報導: 陳水扁:我在任8年斷交9國建交3國,蔡英文2年不到斷3個 更多文章

台灣要提升自己的國際能見度,對外直接投資以及官方發展援助(ODA, 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t)都會是很重要的手段。有些人會批評官方發展援助就是送錢給其他國家,其實並不盡然。直接的金錢捐贈是其中一種方式,但透過優惠貸款,附帶必須採用台灣的產品等等條款,如此在與外國建立友好關係時,對於台灣的國際貿易也會有助益。以日本對於肯亞的官方發展援助來說,在水資源領域的計畫數量特別多,非洲國家在水資源的基礎建設上,確實低於世界水平,但研究會發現,日本廠商在水資源相關設備的世界市場的佔有率幾乎不到百分之一。從日本產經省的產業報告可以得知,日本政府是有意的透過官方發展援助來提升自己國內弱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