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漫畫在台出版3年後,向來神祕低調的作者安倍夜郎終於登台,很少接受採訪、極力避免曝光的安倍夜郎,私下其實笑聲不斷,也很愛好奇的問各種問題;他透露,自己生活中也有深夜食堂這樣的店,常去的店家和常客的經驗人生,都成了他筆下的人物故事。
《深夜食堂》描繪的雖然大都是殘缺失意的人生,安倍夜郎卻表示,他想要呈現的是,人生雖然十之八九不如意,但總是可以找到溫暖之處。
安倍夜郎今年51歲,本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他從小就想當漫畫家,就讀早稻田大學時,曾參加漫畫研究社團,但那時覺得自己才華不夠,畢業後選擇進電視廣告製作公司,廣告公司這段經驗,讓他學會如何在十頁篇幅呈現一個故事,對成為一位漫畫家有很大的幫助。
繞了一大圈,在廣告公司工作近20年後,安倍夜郎 2003年以《山本掏耳店》獲得「小學館新人漫畫大賞」,此後就開始漫畫家的人生。代表作《深夜食堂》則在2006年開始於小學館連載,曾於2007年獲得「第55回小學館漫畫賞」及「第39回漫畫家協會大賞」。後來分別於2009年、2011年改編為日劇,由小林薰擔任男主角。
安倍夜郎相信,料理永遠沒有畫完的一天,除非那一天讀者厭煩了。
Q:您在《深夜食堂》介紹的料理,在台灣很受歡迎,有人還作成專門的食譜,請問您每一道菜都親自吃過嗎?
A:畫每一道菜,會自己做自己嘗,或是會去店裡吃,會拍照,決定要創作那一套料理。日本四季分明,會找季節性的食材,例如,冬天時自己想要吃什麼,就去找那道料理,當作故事的發想。
都是很平價的東西,平常自己會想要吃的料理,不是像法國料理那樣很高級的料理。
A:先想說這次要以什麼料理為主,誰吃了這個料理,故事會有有趣的發展,一邊吃一邊想。例如第1夜〈紅香腸〉中,切成章魚形狀的紅香腸,平常是小朋友的便當,就是小朋友喜歡吃的食物,但黑道大哥的阿龍也喜歡,就有很大的反差,會有意想不到的有趣效果。
也有相反的,先有人物才想到料理,像第33夜〈水煮蛋〉的故事,就是日常生活中,有認識一個平常戴假髮的男生,年底時卻將假髮拿掉,讓人聯想到水煮蛋,因為身邊有這樣的人,為何他忽然不戴假髮了,是發生什麼事情,去延伸這個故事,去揣測那個人的心境,為何會這樣做。
A:自己畫的料理都喜歡,故事中有說比較不吃醋酸醃製的東西,比較不合口,其他都滿喜歡的。
昨天吃薑絲大腸,醋的味道太酸了,不喜歡,吃一口就沒辦法了。
Q:您之前接受訪問時曾表示,如果沒有在廣告公司上班的話,肯定不會有現在的漫畫家安倍夜郎,如果廣告也是一種創作的話,能否比較一下廣告和漫畫創作的差異?
A:廣告的創作,有很多人會進來打擾,原本的IDEA,你可能覺得很好,可是業主認為不好,或是中間的代理公司給一些奇怪的點子,創作就這樣變形,變成不是你本來想要的東西,你覺得不好,對方覺得很好,衝突很大。
可是漫畫就很純粹,畫出你想要表達的東西,不會有人來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
當然,曾經是廣告公司的職員,也很知道職員辛苦的地方。
Q:有沒有可能直接畫漫畫,不要去廣告公司,一開始就朝漫畫家的目標邁進?
A:其實從鄉下老家到東京念書,為了想要在東京發展當一個漫畫家,那時候覺得自己沒有才華畫不出東西,所以後來去廣告公司上班,才終於成為漫畫家。
之前在廣告公司學到,例如在十頁篇幅如何呈現一個故事,或訴說理念,如何將故事架構建立起來,這一點對漫畫創作是有幫助的,是在廣告公司學到的。所以,如果沒有廣告公司的經歷,可能也不會創作出現在的故事。
第72夜〈五花肉蕃茄卷〉那個故事有一半是自己的經歷,剛好有個機會和得獎的新人漫畫家吃飯,他無法畫出好的作品,我自己也是繞了一大圈才回來,看到的和自己的經歷,結合成一個故事。
Q:《深夜食堂》寫出形形色色的人生,請問您是從那裡找到這些精彩的故事靈感的?
A:自己人生經驗不是那麼豐富,之前當上班族,也不是有什麼大起大落,自己人生比較平淡,就會去觀察身邊很多的人,得到靈感。
有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例如,掰免洗筷時,有時候筷子可能會歪掉,不能掰好,如果有人每次都歪掉,可能運氣特別不好,可運用在故事上,如第26夜〈免洗筷〉的故事,和生活的小細節結合起來,會很有感受。
我自己的作品主要是描寫生活細節,沒有華麗的東西,在公司沒有辦法升遷變成部長(笑)。
Q:您筆下人物,經常是失意、寂寞或殘缺的,即使好不容易成功了,如第3夜〈貓飯〉中的女主角千島美雪在大紅沒有多久,就因病去世,許多都是這樣受到命運捉弄的人物?
A: 《深夜食堂》這樣的地方,過得很幸福的人應該不會來吧!過得非常幸福快樂的人應該不會深夜想要找什麼地方吃飯,很幸福的人會覺得故事很突兀。現實生活中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沒有什麼很順利的人生或事情。可是如果只是都寫負面的人生,讀者會覺得很灰暗,我在《深夜食堂》想要表現的是,人生雖然不如意,但還是可以尋得溫暖之處。
Q:《深夜食堂》每個人物都有獨特的故事,為何獨獨老闆從不透露自己的故事?
A:還沒思考這個問題,老闆有一個刀疤(手勢比了眼睛一下),但老闆是什麼樣的人生和背景,有什麼故事,還沒思考過,留給讀者一個想像的空間,可吸引讀者繼續追蹤,留白,讓讀者自己去想像。
老闆不太干涉別人人生,是客觀的旁觀者。看到客人的一些動作表情,察覺一些事有時會去推波助瀾,但老闆其實是個傾聽者,聽你說話,自己不會說太多話,沈默寡言,但有自己的想法。
A:不只是老闆,每個出場人物都會自己去揣摩心境,如果不是設身進入那個角色,思考他的人生可能是怎麼樣,說出的話可能會不太真實或沒有人物的特色。
Q:請問,會不會有一天,所有的料理都寫完了的情況?
A:應該不會吧,除了料理外,還有調味料的變化,料理有變不完的東西可以發想或創作,譬如說,鯖魚和奶油燉菜,一起吃很奇怪吧,可是有些人就就喜歡這樣吃,這種組合是可以無限發想的;現實人生中有人就想吃這個配這個,沒什麼道理,每個人都有一些喜好,或看那時的心情而定。
深夜食堂沒有料理,只有一個定食,其他就按照客人的要求客製,每個人的喜好完全不同,客人要求什麼可能又會出做其他的料理。
一開始就想好了,可以有這麼多的發展。沒辦法寫下去的那一天,可能是讀者感到厭煩,不想再看了。
Q:我看了日劇《深夜食堂》,相較起來,《深夜食堂》漫畫比較含蓄內練一些,例如,電視劇多了許多邊吃料理邊嚎啕大哭的情節,漫畫中比較少,您怎麼看這兩種表現方式的差異?
A:紙面和畫面呈現有差異,不管電影或日劇,只要忠實呈現漫畫的感覺和氣氛,就交給專業團隊,有比較激動的表現方法,是戲劇的需求,我都尊重。
我的個性本來比較含蓄(笑),我的想法基本上是,只要呈現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二十留給讀者自己去品味或想像,電視一樣如此傳達理念,只是表現方式不同,可能是媒介不一樣。
Q:您認為,在真實人生中有可能找到《深夜食堂》這樣溫暖的場所嗎?或者,有沒有近似的食堂?
A:每個讀者自己去尋找一個屬於自己、接近深夜食堂的店家,應是有可能的。可能不只一家店,每個人找個二、三家,自己去心情可放鬆,不管老闆和常客的互動,可在自己的掌控下,去那邊就是這樣的氣氛,應該是存在的。
A:有,有幾家,常去的店家和常客的經驗人生,其實都畫在書中。
A:他們都很開心,可變成故事的主角被畫進去,以那個人為藍本畫的故事,那一集就買好幾本,送給朋友,「畫我的故事哦」!
A:我會盡量不要讓登場人物覺得被傷害,或寫不好的地方,會生氣的人就不會畫了,「惹毛了就糟了」(大笑)!
Q: 您和《深夜食堂》的老闆一樣神祕,日常生活中,除了畫漫畫外,有沒有其他的娛樂
A很喜歡畫漫畫,也很喜歡喝酒,去小酒館聽別人的故事也很喜歡,會看很多小說。
這一次,可能是我採訪過程中笑聲最多的一次,安倍夜郎常常講到好笑的事就自己呵呵笑出聲來,是很有感染力的笑聲。
這一次採訪也是我被反問最多的一次,過去大都是採訪政治人物,不記得曾被反問過,不過,安倍夜郎反問的方式,完全不帶有辯論的意味,例如,問到「為何覺得茶泡飯三姐妹很經典」時?就浮現好奇有趣的的表情,而且連忙澄清,茶泡飯三姐妹是想像中的人物,請大家不要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