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鄭文燦21日上午前往中壢區南方莊園飯店,出席「循環永續 科技創新」2017年桃園農業博覽會-智慧新農業論壇,鄭市長表示,桃園不僅是台灣製造業的基地,在農業方面,也具備小而強的農業實力,稻米、蔬菜、畜產、茶葉、花卉等方面都很有競爭力,市府會持續推動桃園強勁的農業實力,不斷提升農業科技能量;而22日開幕的「2017年桃園農業博覽會」,結合了循環經濟、綠色生活、地景藝術、科技農業,歡迎大家到桃園看見農業的新未來。
鄭文燦說,桃園市推動有機農業及「天天安心食材」計畫,制定《桃園市有機農業發展自治條例》,目前桃園市的國中小所供應的營養午餐,天天非基改食物、三日有機蔬菜、一日吉園圃蔬菜,並由市府編列預算補助,擴大桃園市有機農業的種植面積,並首創「學校午餐有機蔬菜線上媒合平台」,鼓勵學校就地採購小農生產的有機蔬菜。

桃園市長鄭文燦與行政院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出席2017年桃園農業博覽會-智慧新農業論壇。
市府推動的「青農輔導計畫」,讓青年投入農業,農業不僅需要專業,也十分注重經驗傳承,「青農輔導計畫」導入師徒制,加上農場實作訓練,前4個月每月補助每位學員3萬元生活津貼,並在課程結束後,輔導農業經營及創業,最高補助金額10萬元;此外,市府積極在各式活動與市集中,推出青農專區,鼓勵青農設攤,讓更多人看青年農夫的實力。
鄭文燦補充,市府推動「樹木保護雲端資訊系統」,調查桃園所有老樹,並進而列管、編號;在公部門舉辦與植樹、樹醫相關的訓練,讓區公所、各部門均有「樹的專家」,讓樹木成為桃園特色。此外,也推動「桃花園平地造林計畫」,在河川地、閒置營區等公有土地上推行新造林計畫,並積極控制空氣污染,目前桃園市電動巴士與電動機車數量為全台第一。透過種樹與控制空氣污染,讓城市得以呼吸,所有老樹都受到完善的保護。

鄭文燦說,市府會持續推動桃園強勁的農業實力,不斷提升農業科技能量。
除了樹木保護外,鄭市長說,占地961公頃的許厝港濕地,範圍從埔心溪至富林溪,是北部重要的侯鳥棲息地。市府推動復育計畫,形成新的生態教育園區,並已在內海國小成立生態教室,未來規劃全區以電動車、單車等低碳方式進行導覽。
鄭文燦強調,市府全面推動安全農業城市產銷履歷驗證及推廣輔導諮詢,藉由安全農業輔導計畫,擴大產銷履歷推動,並建置農產品產銷履歷網站;此外,每年編列約9億元預算保障農民福利,支付老年農民福利津貼與補助農民健康保險費用;規劃設置蔬菜低溫冷藏中心,讓蔬菜得以保存2至3週,在颱風來之前先儲備,在颱風後釋出,一方面穩定農作物價格穩定,二方面可以增加農民收益。

2017年桃園農業博覽會-智慧新農業論壇。
另外,也全力協助在地農業創新轉型,透過光電環控系統,遠端監控農業生產,並推動「網室蔬菜介質栽培移植省工」,對抗農業缺工的問題,以精準化機器育苗預估生產量後,使用蔬菜自動移植機種植,減少勞力耗費;此外,設置植物工廠,採用LED植物燈結合水耕技術及營養液技術,打造無污染的生長空間。
鄭文燦又說,桃園的畜牧實力強大,並有很多食品廠,將結合科技提升牧場管理,用於數位監控、胚胎移植,與畜牧廢水循環再利用,創造更多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