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年一度的春運已經在周一(1月17日)啟動。在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的陰影下,即使國家衛健委表示對就地過年不搞「一刀切」,但多個地區仍倡導「非必要不離開」。
2022年新年伊始,西安爆發嚴重疫情,北京、深圳和珠海等地又相繼報告新冠確診病例,不少外出工作的民眾擔心,農曆新年是否還能回家過年。
不搞「一刀切」
1月6日,中國國家發改委等十四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全力做好2022年春運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在春運期間組織引導錯峰出行,減少人員流動。
中國國務院稱,預計今年為期40天的春運全國發送旅客11.8億人次,較去年同比增長35.6%。

去年因為疫情的影響,中國當局號召民眾就地過年。但中國國家衛健委官員去年12月曾表示,要精準防控,不能搞「一刀切」。

中國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表示,春節期間是否要就地過年基於風險研判,全國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地出台相關政策。
梁萬年稱,要分類、分區地出台政策,如重點區域、重點人群要嚴格執行現行的管控政策;老年人等高危人群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出遊與聚集;中、高風險地區可以採取較嚴格的措施。
中國專家們則表示,低風險地區的民眾仍然可以回家過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沒有封控的地區,即低風險地區,市民可以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有條件地回家過年,不需要完全「停擺」。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也認為,只要民眾的出發點和目的地沒有疫情,就可以回家過年。
社交媒體微博上則出現了「#這屆年輕人如何就地過年#」的話題,引發網民討論。網民「大指揮官威然」說:「也是為了響應國家號召,不給國家添亂。我們年輕人可能對過年的慾望也不是很強烈了,僅是我個人這樣認為,就(地)在家裏看春節晚會,也是一樣的 。」
但也有網民表示,一定要回家過年。「這話題多少有點毛病,我要回家,」網民「再躺八年」說。
「非必要不離開」
不過近來中國疫情再起,北京、天津、上海、瀋陽等多地提出「非必要不離開」,倡導民眾就地過年。
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的最新通報,周二(1月18日)中國仍有55宗本土病例,主要集中在河南、天津和廣東。截至周三(19日)零時,全國有27個高風險地區,64個中風險地區。高風險地區包括天津市、河南安陽市、許昌市、陝西西安市的一些區域,中風險地區包括天津、上海、浙江金華、河南鄭州和廣東深圳、珠海、中山等一些區域。
城市也在陸續收緊防疫政策。北京周三宣佈,進返京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北京健康寶」綠碼外,自1月22日零時起至3月底,進返京人員在抵達北京後72小時內需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中國國鐵集團客運部副主任朱文忠稱,鐵路部門針對春運有疫情應急處置預案。如果在火車上出現涉疫旅客,會立即將其安排在隔離車位,並安排在前方車站下車等。
一些地區則通過發放留崗紅包或補貼,鼓勵員工就地過年,或對外地員工節後安全返崗發放交通補貼。

例如,浙江紹興市通知,對紹興市農業龍頭企業等四大行業在1月26日至2月15日春節期間留在紹興且節後正常上班(以繳納社保為準)的非紹興市戶籍員工,給予500至1000元人民幣留崗紅包。
對疫苗不夠有信心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對BBC中文表示,相較其他地方,中國內地的人員往來已經恢復正常,減少人員聚集的總體方向是對的,為防止疫情爆發可以進行「就地過年」的呼籲。
「人員流動應該減少一些,但應該是適度,不是完全靜止。」金冬雁說。

但他認為,最主要的問題是中國當局可能對自己的疫苗不夠有信心。
目前全球在使用的幾款疫苗中,輝瑞疫苗的有效率為95%,莫德納疫苗則為92%,中國國藥疫苗為79%,科興疫苗為51%。
1月初鍾南山曾披露,截至1月6日,中國完成疫苗接種達12.13億人,接種率達86%,完成加強接種3.31億人,達23.5%。 (相關報導: 中國繼續堅持「清零」與「封鎖」政策,可能是危及全球供應鏈的「完美風暴」 | 更多文章 )
「其實有一些其他學者在呼籲,不要搞這麼多全民檢測了,你可以測測到底有沒有抗體,沒抗體的話趕緊批准進口,」金冬雁說,「我是一再呼籲,盡快批准復必泰的批准使用,這樣可能對疫情防控的幫助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