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新冠肺炎持續肆虐下,美、中強權爭霸的全球格局愈發鮮明,台海緊張情勢更被國際高度關注,甚至被視為最可能導致美、中直接衝突的危機引爆點。而進入2022年的美中台關係,究竟會延續去年對抗態勢持續升溫?還是會出現緩和降溫的跡象?《風傳媒》也訪問國民黨主席特別顧問兼國際事務部主任、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從藍營觀點及戰略學者的視角深入分析。
在兵棋推演素養深厚的黃介正眼中,今年很可能是從2016年民進黨重新執政至今近6年來,以及現在到2027年的未來6年中,美中台三方關係相對平靜的1年。黃介正指出,今年下半年對岸有「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20大)要開,美國、台灣年底也有選舉,三方都須面對內部重大問題,對內為主的視角就會占據大半年,因而美中台任一方對另外兩方,都沒有特別要去改變彼此關係的動力,就只是要「求穩」而已。
黃介正:今年台灣不太可能改善與北京關係
黃介正表示,今年台灣也不太可能改善與北京的關係,而美、中在去年11月拜習領袖視訊會議後,2國關係開始有所舒緩,基本上就是要降低競爭激烈性,減少直接衝突的風險。至於對岸對台倒是有漸進式的變化,從日前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的「雙夫談話」,加上涉台系統學者開始多談統一後的安排,顯示中共即使不在2會,也將在年底20大後,推出更符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所說,「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與主動權」的對台政策。
黃介正分析,習近平講的「牢牢」2字,就是對台會做得多一點,握有主動權、主導權更多一點,方向上有可能是不斷強調「兩岸統一是唯一選項」,或是給台灣更多優惠及國民待遇;較負面的做法則是針對台獨加大力度打擊,或許就不只是派軍機來飛一飛,或只把綠營少數幾個人列入黑名單而已。
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認為,今年台灣也不太可能改善與北京的關係。圖為共機轟6K。(資料照,空軍司令部提供)
至於近日有許多解讀認為,中共20大將推出新的對台方案,很可能不再理會台灣的想法,將強行採取行動完成兩岸統一。黃介正則認為,「這種看法太過悲觀」,相信印太美軍、解放軍都不會這樣看,連習近平恐怕也不會同意,因為台灣問題攸關民族大義,可是一點都閃失不得。
台海是否引爆戰火?黃介正:關鍵只在習近平的意念
黃介正強調,習近平第一要務是確保中國共產黨長期或永遠執政,任何有害中共執政的事都會特別謹慎,尤其台灣問題還有國際因素摻合其中,「習近平腦袋沒有發燒,基本上是冷靜的,除非台灣某個人或某股勢力,逼他不得不斷然行動。」
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指出,台灣海峽是否會引爆戰火的關鍵,就只是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見圖)的心思、意念之中。(資料照,美聯社)
黃介正認為,台灣不需要整天只研究兩岸關係,真正重要的是站在習近平的立場,去評估他可能的心思、意念及中國內部的形勢。再反過來看,台灣老是關注美國印太團隊講了什麼「堅若磐石」的話,也只在意台美關係有無進步,卻全然忘記美國的內政問題,其實對美、中2國研究的重要性,都遠超過對兩岸及台美關係的研究,「若不去看北京、華府的賽局,台灣就很可能會迷失,只被一些口頭聲明牽引著走。」
黃介正:可注意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單是否有習近平提交班人選
黃介正表示,年底中共20大結果應該沒懸念,唯一可注意的是,習近平所提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單,是否有習近平在第3任期結束後,可能會交班的人選。要能看清未來的美中台大勢,仍得等11月8日美國期中選舉結果出來,強權的格局才能真正確定,主要還是看美國總統拜登有無跛腳,因為拜登如今連握有些微多數的國會都搞不定,若期中選後民主黨在國會變成少數,黨內一定是群雄並起,而拜登與國會的關係又會影響到美國外交政策的力道及可行性。
黃介正進一步指出,即使拜登很弱勢,但他的國安團隊好手不少,如印太事務協調官坎博(Kurt Campbell)仍力圖在印太區域維持美國還是很強的印象。只不過不管是「太平洋嚇阻倡議」、「印太經濟框架」或是要讓澳洲取得核潛艦的「AUKUS」安全同盟,美國至今不是具體東西推不出來,就是還得等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表示,美國印太事務協調官坎博(見圖)仍力圖在印太區域維持美國還是很強的印象。(資料照,美聯社)
黃介正以「太平洋嚇阻倡議」為例說,從國會撥款進行船艦換裝,將新技術運用在新載台上,再把戰術戰法全部更新,美軍最快需要6年之久,美軍前印太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之所以預測共軍2027年會對台動武,與其說是情報顯示北京6年內就會動手,其實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戴維森希望能有6年的時間可讓印太司令部完成轉骨。
黃介正:台海可能因2變數引爆衝突
黃介正強調,印太美軍需要時間,至於要花多久時間,得看錢能不能及時到位。同樣的,台灣也需要時間,目前美國對台軍售碰到的瓶頸,就是美製武器的工期都因新冠肺炎而拖慢,答應賣給台灣的武器裝備,交貨、接裝時間都在往後順延,如果連印太美軍都需要6年,那台灣至少也要有6年來強化國防,否則就算美、台都假設共軍2027年前會動手,問題是武器沒辦法拿到手,一旦台灣面對應急情況,也不可能具備可恃的戰力。
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指出,目前美國對台軍售碰到的瓶頸,就是美製武器的工期都因新冠肺炎而拖慢。圖為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裝載MGM-140 ATACMS戰術飛彈。(資料照,美聯社)
黃介正指出,台灣與美國目前都需要時間加強戰力,才能維持未來幾年內台海的穩定,只是也有可能因2項變數引爆台海衝突。首先是美國的鷹派會不會願意容忍解放軍再發展10年,因為從2015年11月,習近平開始搞「深化國防與軍隊改革」,才過了6年解放軍戰力成長驚人,或許美軍目前還能壓得住,但美國鷹派也一定會思考,是否還要讓解放軍練10年的兵?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美國就可能會認為「晚動還不如早動」。
黃介正提到,第2種變數則是對岸會不會覺得,兩岸統一不能久拖,或是「時不我予」。黃介正說,因為兩岸分離至今已超過70年,對比2次大戰後被硬切成一半的東西德,分離也沒有超過40年就重歸統一,所以北京是否認定,兩岸漸行漸遠到某個時間點就會回不了頭,不論是國民黨所稱的兩岸隔海分治,還是綠營主張的台灣早已實質獨立,若兩岸分離現狀極可能「永久化」,對岸焦慮感提升而出現時不我予的壓力時,就會有更多人支持「與其拖時間不如早點解決」。
黃介正:民進黨政府對美國一面倒,讓台灣陷入難以自救的困境
黃介正強調,正因為可預見的未來,台海風險會持續增加,因此2024年至2028年若能由國民黨來執政,就有機會穩住兩岸關係避免發生軍事衝突,進而為美國與台灣爭取到寶貴的時間。國民黨執政將可利用與北京非常薄弱的互信的基礎,如反台獨、九二共識等,讓台海情勢不再快速惡化,為台灣尋得一點生機,畢竟北京會認為國民黨所做所為,並不是美國的代言人。
黃介正警告,民進黨政府對美國完全一面倒,已讓台灣陷入難以自救的戰略困境。美國那一套合作、競爭、對抗並存對中策略,就北京的戰略思維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所以美國最後碰了釘子,才會改推2國共建護欄來管控衝突風險。兩岸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兩岸關係當前的現實是有敵對也有合作,國民黨也認為該敵對就要敵對、該合作則要合作,「兩岸不能完全敵對」,但如今北京已認定民進黨政府對中是完全敵對的。
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指出,如今北京已認定民進黨政府對中是完全敵對的。圖為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資料照,美聯社)
黃介正分析,摧毀三角改走二元,看起來是合理簡單又黑白分明符合邏輯,好處則是台灣背後有個大哥,「你北京又能奈我何!」但壞處是萬一美國大哥與對岸握手時,台灣的緊張度、不確定性就會大增,反而降低了台灣在政治上的能動性及選擇空間,同時因為綠營始終單押美國一邊,不能反映兩岸有敵對也有合作的現實,更讓台灣走進不必要的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