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吳益政28日舉辦「益起談市政」記者會,民眾黨立委張其祿一同到場談論高雄市民最在乎的經濟問題,過去一年來,相信「發大財」的高雄市民並不多,並不是市民不夠努力,也不是不夠聰明,而是受限於國家財政紀律存在先天不良,後天又失調的問題。吳益政再三強調,高雄若要脫胎換骨,財政問題是必須徹底解決的,他提出的解方就是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
吳益政表示,「在這次的定期大會上,我詢問代理市長楊明州有關高雄從中央拿到多少經費,楊市長坦承說,我們上繳國庫超過1500億元,但僅拿到466億元的統籌分配款,大約佔23%,自有財源不足。」他也提到,民進黨高雄市長候選人陳其邁過去也曾在臉書批評「中央爽稅收、高雄活受罪」,舉中油為例,每年營業額為1兆新台幣,上繳中央的營業稅高達431億元,但高雄市每年卻僅有6億元稅收,「這也是高雄人過去常怨嘆,生雞蛋ㄟ無,放雞屎ㄟ有。」
後來因政策調整,特別是在氣爆案發生後,石化業的營業總部遷回高雄,增加的稅也只有一、二十億,跟他們上繳國庫的金額對比,仍有極大差距。
財政缺口不需口號 修法增加稅收可解
吳益政認為,高雄需要的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透過修法手段,增加稅收,既可解決建設經費不足問題,也可大幅改善空汙,同時在各項基礎建設和重大建設成長的誘因下,吸引具競爭力的產業進駐,改善低薪化,才能解決青壯年被迫北漂的現況,他希望這場選戰能夠透過正面的政策與議題論述,「讓市民看到停滯一年的市政能夠重開機,讓國內外見證高雄民主素養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育與永續發展,大力發展經濟,重新找回城市的光榮感。」
張其祿說,民進黨全面執政已經四年多了,過去在野時,民進黨籍的縣市首長也屢屢提出要修改不合理的財政收支劃分法,執政了有了位置,腦袋也忘了自己當初的主張與對高雄市民的承諾。」他說,民眾黨團在2月已經提出,黨團優先法案將財政紀律問題列為優先,希望在兼顧舉債上限與城鄉發展之間取得平衡點,讓縣市能夠有足夠財源發展地方建設,也不至於債留子孫。
「財政收支劃分法」已經超過20 年沒有大幅修訂,在現行的制度下,中央政府掌握龐大的行政權與歲入、歲出預算,把地方上繳的錢丟進大水庫做分配,即便有所謂的競爭型計畫,但在人力、財力與資源存在顯著落差的情況,富者亦富,財政窘困的縣市能夠創造稅收的空間很有限;「而中央的資源分配,又容易淪為政治分配,以高雄原縣區為例,不論路平、路燈、汙水處理、公共運輸與長照醫療等軟硬體建設,都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 (相關報導: 原擬用「唱歌技能」緩和議場氣氛 高嘉瑜:本來想唱《三天三夜》鼓勵藍委 | 更多文章 )
張其祿感嘆「奶瓶文化」嚴重 望透過修法改善中央跟地方政府的財政問題
張其祿感嘆長期下來,過度仰賴統籌分配款的結果,地方長期嗷嗷待哺,「奶瓶文化」相當嚴重,未來民眾黨團希望能透過修法,同步改善中央跟地方政府的財政紀律問題。他也再次呼籲陳菊前市長,能善盡她身為高雄市民的責任,以及對高雄的關心,促請她的子弟兵,在統籌分配款的比例上,能夠多多照顧高雄,千萬不要「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讓這個她曾經看顧的城市,明明該轉骨成大人,卻還被迫穿著小孩衣服,在受限財力的束縛下,無法大幅進展。」他期望陳菊在卸下黨職前,能夠敦促掌握行政院和立法院的同黨同志,盡快召集各縣市首長,著手研擬院版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讓台灣整體發展能夠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