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左營區第二公有市場將走入歷史,確定今年6月底拆除。對此,文史團體與當地民眾感到唏噓不捨,質疑高市府罔顧老市場的歷史價值及人文記憶。
當地文史團體「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指出,這座市場前身是「埤仔頭市場」建立於日治時代1907年, 1912年改稱「舊城市場」,1936年再改建為ㄇ字型的樣貌。
據了解,左營第二公有市場為私有地,高市府每年需支付近新台幣700萬元租金。近年因大眾消費型態改變,致使傳統市場攤商減少,市府不堪虧損、決定祭出退場機制。

高雄市經濟發展局也指出,由於部分傳統市場經營不善,攤位閒置情形日益嚴重,近年已陸續針對左營第一、鼓山第二等多處傳統市場執行退場作業。未來將把土地返還地主,或活化閒置空間,預估每年可節省土地租金等支出近千萬元。
對此,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提出質疑,認為高市文化局已向文化部爭取「見城計畫」,重現舊城歷史現場,卻對與庶民文化息息相關的傳統市場棄之如敝屣。打狗文史再興會社強調,市府不應單純從數字上看績效不佳就直接退場,相對冷冰冰的數字,老市場的歷史價值及人文記憶,更是左營重要的資產。 (相關報導: 台北的車站怎會移居彰化25年?與101年前同天啟用 新北投車站的時代故事 | 更多文章 )
據《自由時報》報導,高市文化局則回應,「見城計畫」包含左營舊城東、南、西、北門及城內等五大子計畫,是要重現「台灣第一石城」,未包括傳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