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偕紀念醫院與中國美生總會慈壇社,1988年11月共同發起成立了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與設有燒燙傷中心的醫院合作,並以協助燒燙傷兒童獲得適當的醫療,促進各界對病童的關懷為宗旨,共同救助燒燙傷兒童。
11月20日也是世界兒童人權日,基金會希望藉由宣導週的舉辦,提倡兒童應該更積極被保護、預防燒燙傷及治療,一起倡導兒童安全。從今天開始到月底,於北中南巡迴,在馬偕紀念醫院11/7(四)-11/15(五)、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11/18(一)-11/22(五) 、彰化基督教醫院11/25(一)-11/29(五)宣導防護知識;同時前進北中南共15間小學,邀請劇團人員到各校說故事, 搭配專業醫護人員解說,讓孩子在互動中自然而然記起救護知識,讓燙傷防護知識在校園扎根,也教育全民如何真心接納,用愛包容。
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針對18歲以下小孩的家長做全台訪查,以電腦輔助電話訪問500位家長,主要以「居家預防」、「燙傷處理觀念」和「沖脫泡蓋送細節」三大面向,結果發現多數家長對前兩大面向的認知普遍都高,分數分別為88.6分和85.4分,但對「沖脫泡蓋送」的了解程度相對較低。
近八成民眾 傷燙傷急救認知模糊
訪查顯示,高達99.2%的民眾有聽過「沖脫泡蓋送」處理燙傷的五步驟口訣,但部分細項的認知程度還需加強宣導。其中「沖水時間為15-30分鐘」的認知錯誤比例最高, 有77.3%的家長答錯,正確率僅22.7%,代表大部分民眾不曉得沖水所需的時間要多久?其次只有56.8%的民眾知道「送醫前將傷口泡在水裡」;知道「燒燙傷傷口應該用乾淨布巾蓋住。」正確觀念的人也才67.1%,說明還有三成的人沒有正確觀念,詳細一問才知道民眾誤認為燒燙傷傷口,需保持乾燥或透氣。而在「居家預防」、「燙傷處理觀念」上,還可更加強宣導的有「火柴和打火機放置高處 」、「洗澡水先放冷水」,以及「燒燙傷傷口是可以包紮的」。 (相關報導: 全身89%燒傷的他戰勝了8%存活率,沒想到只是惡夢的開始……是什麼讓他最終重生? | 更多文章 )
為了讓民眾遇上燙傷意外時能更正確、有效的處理,基金會大力推廣「沖脫泡蓋送」五字訣,且呼籲大眾要確實做好急救步驟:沖水15分鐘以上,或將受傷部位浸泡於水中,降低皮膚表面熱度,才能降低熱度延伸造成的傷害。期望國人都能有正確的預防燒燙傷認知,進而在黃金處置的第一時間,將傷害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