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手牽手」運動》從15年前一名男同志當街被殺說起 荷蘭獨步歐陸的極右派思潮

荷蘭一對男同志情侶公開牽手遭毆打引發眾怒,網路發起「男人手牽手」運動聲援。(美聯社)

荷蘭近日發生一起男同志伴侶在街上牽手遭人毆打的事件,迅速引起全國關注,民眾在網路發起「男人手牽手」運動(#allemannenhandinhand),荷蘭的政治家、警察、甚至是神父都紛紛貼出「男男牽手照」聲援同志平權,台灣立委許毓仁8日也在臉書貼出與資深立委王金平的牽手照響應。

荷蘭社會素以自由開明的形象聞名於世,2001年4月,荷蘭更成為全球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合法的國家。據歐盟2015年民調,荷蘭贊成同婚的民眾高達91%。也難怪荷蘭人對恐同攻擊事作如此憤慨,迅速站出來捍衛同志平權。

但是,在荷蘭美好的平權運動背後,這段歷史的脈絡卻遠遠超過「挺同vs反同」的簡單對立。

 

當地媒體《荷蘭新聞》(Dutch News)報導,警方已抓到6名攻擊男同志情侶的嫌犯,他們都是不滿20歲的青少年,身分資料因此沒有公開。但根據受害情侶敘述,攻擊者似乎全是「(北非穆斯林國家)摩洛哥裔少年」。反同事件加上敏感的種族、移民、宗教因素,立刻令人想起3月才剛落幕的荷蘭國會大選中,那位讓執政黨陷入苦戰、人稱「荷蘭川普」的極右派領袖威爾德斯(Geert Wilders)。

看似極度保守的極右派,究竟為什麼會和同志平權湊在一起?一切至少要從15年前說起。

「富圖恩名單」

2002年,是荷蘭同性婚姻合法化後一年,也是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的後一年。5月6日,距離當年大選剩不到10天,一名候選人富圖恩(Pim Fortuyn)在停車場遭人刺殺。富圖恩是一位大學教授,也是出櫃的男同性戀者,他公開發表當時荷蘭政壇少見的激進言論,抨擊伊斯蘭教與穆斯林移民「落後」,將危害荷蘭自由多元的價值觀,他甚至成立新政黨「富圖恩名單」(Lijst Pim Fortuyn)角逐國會。

2002年遭刺殺的荷蘭反伊斯蘭主義者富圖恩。(圖/Roy Beusker@wikipediaCCBYSA3.0)
2002年遭刺殺的荷蘭反伊斯蘭主義者富圖恩。(圖/Roy Beusker@wikipediaCCBYSA3.0)

富圖恩的激進主張引來殺機,槍殺他的是一名左翼運動活躍人士凡德格拉夫(Volkert van der Graaf),凡德格拉夫說,富圖恩剝削少數族群、以污名化穆斯林謀求政治利益的作法對荷蘭政治風氣有害,才會痛下殺手。

富圖恩遇害震撼荷蘭社會,許多支持同志平權和「捍衛荷蘭價值」的民眾都寄予同情,其政黨以後起之秀的姿態獲得17%得票率,一躍成為荷蘭國會第二大黨。

2004年11月2日,荷蘭電影導演西奧.梵谷(Theodoor van Gogh)也在大街上遭人刺殺,他是偉大畫家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曾侄孫,同時也是富圖恩的支持者。西奧.梵谷先後拍攝名為《5月6日》(06/05)的電影紀錄富圖恩遇害始末,又製作名為《屈服》(Submission)的短片批評伊斯蘭社會虐待女性,卻遭到摩洛哥裔青年布耶里(Mohammed Bouyeri)當街槍殺。 (相關報導: 牽手護平權!聲援被毆同志伴侶 荷蘭男性「不分異同」牽手上街 更多文章

遭刺殺的荷蘭電影導演西奧梵谷。(圖/Thomas Kist@wikipediaCCBYSA3.0)
遭刺殺的荷蘭電影導演西奧梵谷。(圖/Thomas Kist@wikipediaCCBYSA3.0)

接連兩起驚人的政治刺殺案後,荷蘭出現越來越多的批評聲浪,認為伊斯蘭教和自由主義無法共存,也批評自由派菁英對「不包容的穆斯林」太過仁慈。殺死富圖恩的雖然不是穆斯林,但他掀起的反伊斯蘭風潮就此在荷蘭社會紮根。西奧.梵谷遇害後兩周,荷蘭公視KRO舉辦《最偉大的荷蘭人》(De Grootste Nederlander)票選,甫過世的富圖恩也奪下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