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母構成威脅還要10年 軍事專家:現在山東號像宣傳品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號」。(資料照,美聯社)

上個月在中國解放軍的環台軍演中,航母「山東號」現身台灣東部海域。不過,路透社近日發文深度解析中國航母的戰鬥力,認為其尚未構成實質性威脅。多位軍事專家向路透社表示,中國航母的能力可能仍需要多年才能完善,「目前更像是宣傳品」。

隨著中國的軍隊現代化,其強大的飛彈部隊、海軍艦艇,例如,尖端的驅逐艦,正在令美國及其盟國感到擔憂。不過,據四位軍事參贊和六位熟悉區域海軍部署的國防分析人士稱,中國想要在遠離其海岸的地方構成可靠的航母威脅,可能還需要不只十年的時間。

這些軍事參贊和國防分析人士告訴路透社,中國的航母們目前更像是宣傳品,如果中國與美國就台灣問題發生衝突,它們在這些可能的衝突中能發揮的作用值得懷疑。這些軍事、國防專家也懷疑,中國能否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遠程任務中保護航母們不受攻擊。

中國專家了解存在缺陷

中國國防部沒有回應路透社有關其航母計劃的問題,但該通訊社查閱的與中國官方相關的期刊上的大量文章顯示,中國軍事分析家對中國航母能力的缺陷有所了解。

雖然中國的一些地方新聞報導將最近的環台軍演描述為積極巡邏、對美國及其盟國的軍事挑戰,但八位軍事、國防專家表示,中國航母實際上仍處於訓練模式。

一些軍事參贊和國防分析家說,例如,對於常規的海上航母行動至關重要一環——飛機在夜間和惡劣天氣下的降落能力,目前仍然遠沒有達標。

一些專家說,在衝突中,中國的航母很容易受到飛彈和潛艦的攻擊,他們表示,中國海軍還沒有完善其防禦能力,特別是在反潛戰方面。

解放軍要實現航母作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前英國海軍情報分析師霍林斯比(Trevor Hollingsbee)表示,與中國其他的軍事現代化不同,中國的航母部署目前表現出「政治戲劇性」。他說:「航母作戰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遊戲,中國必須靠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仍然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接受採訪的軍事參贊們告訴路透社,中國的航母飛行員有時要依賴陸地機場起飛、降落,有時也要依賴額外的空中掩護。由於這些軍事參贊並未被授權公開發言,所以他們是匿名發表評論。

按照日本拓殖大學世界研究所的安全研究教授門間理良(Rira Momma)的說法,盡管中國的遼寧號和山東號在最近幾個月分別駛入了西太平洋,靠近美國的關島基地,但門間理良核查了日本國防部的追蹤數據,這兩艘航母仍然在中國沿海機場的範圍內。

遼寧號是一艘經過改裝的前蘇聯航母,它和中國國產航母山東號都有滑躍起飛跳板(沒有安裝艦載機起飛彈射器),這限制了船上搭載飛機的數量和範圍。

十位專家表示,反潛直升機在這兩艘航母和中國的055型驅逐艦上運行,但這兩艘航母還沒有部署預警機,到目前為止都是依靠陸基飛機。

根據五角大廈關於中國軍隊的最新年度報告,一種新的飛機——空警-6000(KJ-600)——目前處於測試中,這款預警機旨在發揮與美國航母上發射的鷹眼空中預警機類似的作用。 (相關報導: CSIS討論會》第四次台海危機已成「新常態」 中國航母「山東號」在台灣東部外海有這些目的 更多文章

從滑躍起飛到電磁彈射

據中國官媒上個月報導,隨著遼寧號和山東號逐漸加快演習節奏,中國正準備對其下一代航母——排水量8萬噸的福建號——進行海試。雖然仍使用常規動力,但福建號明顯更大,並將通過電磁彈射器讓飛機彈射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