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都東京是一座快節奏的大都市。高層建築鱗次櫛比,公共交通四通八達,令人艷羨。有人把東京稱作超前型城市。
在東京帕運(Paralympics)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之際,BBC記者羅斯( Beth Rose)採訪了三位日本身障人士,通過他們一窺日本身障人士的生活現狀,了解他們面臨的挑戰。
月亮騎士
今年35歲的美月(音譯,Mizuki Hsu)自稱「月亮騎士」,她說這是因為她喜歡坐輪椅旅行、探索和冒險。
美月說,城市總是很繁忙,但交通還算便利。如果她需要幫忙的話,人們總是願意停下來幫她一把。
自從2013年獲得奧運主辦權以來,日本一直致力打造「無障礙」國家。
美月認為,日本身障人士仍面臨羞辱問題。「我覺得人們在公共場合盯著我看仍然很常見,一些陌生人還對我說我很可憐,」美月說。
美月表示,身障人士融入社區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移民日本的加拿大人
喬西(Josh Grisdale)今年40歲,從小在加拿大長大,他對日本身障人士的處境有自己的看法。
喬西在高中時受到一名老師的鼓舞於2000年首次到日本旅行。之後他開始學習日語,並於2007年移居日本。2016年,喬西35歲時放棄了加拿大護照,正式成為日本公民。
他在申請日本公民資格時曾擔心自己的殘疾有可能會妨礙入籍,但沒想到人們的態度非常積極,讓他深受感動。
喬西說,你會聽到一些試圖移民美國和加拿大人的可怕故事,因為他們需要使用健康保健系統而被拒絶了申請,「從來沒有人問過我殘疾的事,感覺非常棒。」
喬西在日本經營一個名為「無障礙日本」的旅行博客。他在日本一註冊後立即就可以使用日本的福利系統。
他所在的江戶川區對他進行了評估,並根據他的需要為他頒發了身障人士「護照」。他可以獲得使用護工的經濟資助以及輪椅設備。
日本為殘疾服務的集資與英國為「公益事業」集資方法有類似之處,都是通過博彩。英國主要是通過彩票,日本則是通過賽艇運動的收益。
高樓大廈
美月在日本的京都長大,小時候由於一種神秘的疾病讓她的雙腿喪失了功能。美月說,「媽媽告訴我她覺得她需要一直陪在我身邊,並背著我到處走」。
雖然事實證明並不是這樣,但是生活中還是要面對一些挑戰。
東京是一個擁有近1400萬人口的大城市(倫敦人口為900萬),為容納龐大的人口,建築物往往越蓋越高。這就意味著,包括公共服務在內的許多部門都在高層建築中。
90年代,美月的父母不願意送她到特殊教育學校。他們把她送到當地一所普通學校,但他們不得不克服一些困難和做出一些讓步。因為美月的許多課經常在不同樓層,而學校又沒有電梯。
雖然樓梯上有扶手,但美月不得不自己上下樓,這意味著她要用手臂助力、一階樓梯一階樓梯慢慢移動。
美月的父母為她學校的每一層樓安放了輪椅,這樣美月就可以坐著輪椅和同學們一起獨立活動了。
20年過去了,美月自己也成了母親。同樣的問題又來了。美月幾乎找不到一家她可以自己進去送孩子的幼兒園,要麼是樓梯問題,要麼是因為輪椅坡道太陡。 (相關報導: 川普帶頭拉警報,美國極右派:阿富汗難民可能混有恐怖分子,不應該接來美國! | 更多文章 )
美月說,那段時間非常困難、挑戰很大。幸運的是最後她終於找到了一家。幼兒園的工作人員非常支持她,但那是唯一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