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緊張局勢的背景之下,北京會否、何時武統台灣也成了外界熱議的話題。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中國武統台灣,即便成功,也將會是一個大傷元氣、得不償失的「慘勝」。
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22日發布一份研究「武力統一台灣對中國而言將是一場慘勝」( "Reunification" with Taiwan through Force Would Be a Pyrrhic Victory for China)。其中指出,即便是中國軍隊成功武統,北京也會大傷元氣,這將是一個得不償失,要付出高昂代價的「慘勝」(Pyrrhic victory)。無論在外交,還是在經濟層面,中國可能被其他國家孤立。
就在幾天前,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曾表示,中國若對台灣發動攻擊,將如同俄軍入侵烏克蘭一樣,是不智之舉,也是一場「危險游戲」。這位美國軍事最高將領上周三(11月16日)在五角大樓簡報會上指出,中國入侵台灣將是不智之舉,「是犯下政治、地緣政治及戰略上的錯誤。米利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很清楚這一點。他稱習近平為「理性的行動者」(rational actor),並認為中國在短期內不會試圖入侵台灣,因為美國總統拜登已表明,如果台灣自治地位受到威脅,美國將提供軍事援助。
CSIS報告指出,若美國進行軍事干預,無論將戰事拖延幾天,幾周,中國的成本都會大大增加。若美國不干預,任何由北京發起的攻擊都會對中國的進出口、國內金融市場、人民幣匯率產生直接而顯著的負面影響。
CSIS中國研究部門主任白明(Jude Blanchette)與資深研究員迪皮波(Gerard DiPippo)聯手撰寫了這份報告,其中分武統前、武統期間、武統之後三個階段。其中指出,北京要動手之前可能會提醒外國政府和投資者,但可能不會發出明確的信號。而華盛頓將對中國發出警告,同時希望召集盟友對北京發出威懾。美國的一些盟友和伙伴,比如澳大利亞、日本和英國等會對中國發出警告,其他一些國家的反應將會遲緩,一些國家可能認為北京是在虛張聲勢的做做樣子,一些國家會猶豫不決,也有人會盡量避免在衝突中對任何一方做出承諾。
國際公司和投資者將會在一個極端不確定的環境中做出重要的早期決定。由於轉移供應鏈,從中國撤資的成本可能很高,許多公司會推遲做出重大決定,它們希望,危機永遠不會發生。
CSIS上月曾發布一份統計報告,其中指出,台灣企業似乎正以「破紀錄」的水平,將業務從中國和台灣轉移出去。根據報告 大約25%的受訪台企表示,已經把部分生產或采購業務轉移到中國境外;33%稱正在考慮,但尚未行動。部分台商撤離中國、甚至台灣,其背後成因復雜。報告指出,部分因素是地緣政治風險。 (相關報導: 新冷戰》拜習會笑容滿面、握手言和的背後,美中最壞的時刻過去了嗎? | 更多文章 )
如果開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0月底表示,北京已經做出了加速統一的決定。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出席一場論壇活動時他表示,習近平正帶領中國朝向更加「激進」的方向發展。二十大將「反台獨」寫入黨章,習近平在二十大期間重申不放棄武統台灣。美國海軍軍官、現任海軍作戰部長吉爾迪(Michael Gilday)10月在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的活動上說,不能排除中國在不久的將來攻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