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經濟走緩,在重工業產能過剩、房地產庫存量數多價跌的惡劣環境下,迫使許多企業無力償還貸款,重創中國銀行業,2015年度利潤成長率創10年新低。工商銀行、商業銀行、中國銀行等重點銀行30日公布2015年的年度報告,去年3大行總共核銷了1420億元人民幣(約218.5億元美金)的呆帳,是2014年的1.4倍。無力償債的客戶中,不乏國有企業。
2013年三大行的年度利潤成長率曾逼近40%,2015年卻難突破3%。報告指出,商業銀行去年利潤成長2.4%、工商銀行成長0.5%、中國銀行成長0.7%;中國銀行2015年第3季的利潤還呈現負成長,是六年來第一次。
另外,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也公布,2014年的不良貸款率為1.25%,2015年為1.67%,有逐年攀升之勢。值得注意的是,投資銀行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預估,2016年的不良貸款率高達8.1%;業界也有分析師算出更高的數字。 (相關報導: 新台幣盤中升破33元 近2個月首見 | 更多文章 )
普華永道(Price Waterhouse Coopers.)駐香港合夥人奧斯本(Ted Osborn)也對此分析,不應只看帳目上的呆帳,因為銀行通常會把疑似呆帳、但尚未確定債務人無力償還的貸款歸列「關注類貸款(special mentions)」,這種類別不大會經過嚴格檢查,但是成為呆帳的風險卻極高。工商銀行的報告中也指出,截至2015年底,關注類貸款的金額達5205億元人民幣,約是呆帳金額的3倍,且較2014年同期增長63%;交通銀行的關注類貸款金額也達1181億元人民幣,約為呆帳金額的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