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出生的年輕一代為已經成年,成為大學生或已進入社會工作。這群人在台灣被稱為「00世代」,中國叫他們「00後」。他們將是未來引導社會發展的主力,到底兩岸這些未來社會主人翁們,他們的世界觀有何差異?
在台灣2020年總統大選中,新世紀出生的年輕人僅少數滿20歲,絕大部分還沒有投票權。不過那一年大他們4歲以內的「首投族」,被視為蔡英文當選的重要票源。在國族認同上,這群年輕人也常被稱為「天然台」,包括政大選研中心等各研究單位的調查都顯示,台灣民眾的台灣認同長期趨勢是上升的,而20-29歲的年輕世代認同自己「只是」台灣人更高達八成左右。
這些台灣年輕人對兩岸關係的態度,既是兩岸互動下結果,也是在更大的國際環境中形塑出來的。新世紀出生的年輕人都是網路世界的原住民,他們獲取資訊無國界、也更有機會實際走出台灣,他們生命經驗是與世界同步的,也讓他們更可能成為世界主義者。
支持《新新聞》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台灣00世代除了經歷了百年一見的全球疫情,他們也成長在中國快速崛起的年代;因上個世紀末全球化而獲利爬升的中國,本世紀以來對對國際事務、對台灣與香港都展現強勢態度。00世代不像上個世代經歷了全球化順風揚帆的年代,相對的,是全球化而遇到挫敗、反全國化浪潮、民粹主義興起,同時中美兩個霸權重新走向新冷戰對立、兩級化、集團化的時代。台灣年輕人目睹與他們同齡的香港新世代對中國的抗爭、被中國鎮壓,他們也比台灣其他年齡層更支持香港反送中抗爭。中研院社會所「中國效應研究小組」2020年的調查顯示,台灣18-34歲的年輕世代高達84%不再把中國當朋友了,比總體樣本高出一成一。
國關大師閻通犀利剖析中國00後
中國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犀利地提總結分析中國00 後一代的世界觀。(WEF提供,C.C.2.0)
自2000年到清大任教以來,二十多年來閻學通一直針對大學部一、二年級學生開一門通識課「國際關係分析」。二十多年來,他課上的學生也從「80後」變成現在的「00後」。
同樣是在全球化遇挫、中國崛起中成長,也同樣歷經新冠疫情的中國00後,他們的世界觀又是如何?與台灣新世代有何差別?
最近中國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就他的教學經驗提出一份《如何為「00 後」大學生講授國際關係課程》的報告,很犀利地提總結分析中國00 後一代的世界觀。
閻學通是中國著名的國際關係學者,他對霸權的興衰、美中爭霸有獨到的理論探討。他把「領導力」視為大國崛起的判準,認為中國經結束韜光養晦後、外交風格更加外向,會促進國際秩序重構。他強調一個崛起的強權的領導力優於主導強權的國家領導力時,崛起國將主導國際秩序的重構,而「道義」是國際秩序構建的重要一環。
(相關報導:
顧爾德專欄:韓先生、趙先生來敲朱主席的門
|
更多文章
)
這位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的重要學者如今已70歲,自2000年到清大任教以來,二十多年來閻學通一直針對大學部一、二年級學生開一門通識課「國際關係分析」,據說這是清大最多人選修、使用的教室最大、出席率最高的課程,想選修的生最最多達600人。二十多年來,他課上的學生也從「80後」變成現在的「00後」。
中國年輕一代「居高臨下看世界」
中國00後一代從小生活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這樣的客觀環境塑造了這個世代「居高臨下看世界」的優越感(AP)
很多年輕學生用兩分法認識世界,認為「好的價值觀都是中國的,壞的都是外國的」,把「西方」視為邪惡的代名詞,卻不知道和平、道德、公平、正義是普世文明。
閻學通在報告中提到,中國00後一代從小生活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這樣的客觀環境塑造了這個世代「居高臨下看世界」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影響了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觀察和判斷,會以「願望思維」看待國際事務,認為中國可以容易地實現其外交政策目標。他也發現,很多年輕學生用兩分法認識世界,認為「好的價值觀都是中國的,壞的都是外國的」,把「西方」視為邪惡的代名詞,卻不知道和平、道德、公平、正義是普世文明。
身為網路原住民的00後學生,掌握資訊和知識的能力更強,但閻學通發現,年輕學生常把經濟決定論、陰謀論、債權武器等網紅們常用的觀點視為理所當然的常識。社群媒體常出現以愛國之名的「狹隘民族主義」。他批評這是這是蒙昧的政治觀念,藉愛國情感把政治教條合理性。「通俗地講,『狹隘民族主義』是一些人先天睚眥必報的復讎心理和文過飾非的怯懦心理兩者結合起來的思想意識。」他呼籲年輕一代要增加對人類文明進步歷史的了解,以擺脫狹隘民族主義框限。
閻學通建議,對00後學生授課時,要使學生瞭解當前客觀事實,避免盲目自信;此要藉歷史比較,讓學生認識到歷史不是直線發展的;此外,要告訴學生世界的多樣性,不要用中外兩分的認識論。
看清客觀事實才不會盲目自信。據《中青網》報導,閻學通還提醒國際關係研究者,要注意到中國綜合國力尚未達到世界第一,與美國還有不小差距;中國能否持續縮小與美國的實力差距,決定於改革速度是否大於美國。
中國新世代與港台同齡青年的裂痕
清華大學是中國頂尖學院,修閻學的分析讓我們看到中國菁英學生一些視角盲點:「居高臨下看世界」的優越感、以「願望思維」看待國際事務。(翻攝自Tsinghua University Twitter)
中國菁英學生有一些視角盲點:「居高臨下看世界」的優越感、以「願望思維」看待國際事務、認為中國是一切好價值觀的代表。這些偏見也存於看待台灣、香港。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閻學通指出,00後是在「全球化」做為褒義詞的環境中長大的,他們不了解全球化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由於全球治理效度不佳,進而形成逆全球化。「逆全球化是對全球化負面作用日益嚴重的反彈,民粹主義是對自由主義走向極端的反彈。」
中國清華大學是中國頂尖學院,修閻學通課的00後都是中國「未來主人翁」。他的分析讓我們看到這群中國菁英學生一些視角盲點:「居高臨下看世界」的優越感、以「願望思維」看待國際事務、認為中國是一切好價值觀的代表。
當然這些偏見也存在於看待台灣、香港問題。在順勢中成長的中國新世代,較難體會小國寡民的香港、台灣年輕人想「做自己」意念為何這麼強烈。除了閻學通提到的狹隘民族主義之外,環境塑造的優越感讓許多中國00後和台、港同世代的年輕人間存在一條裂痕,中國00後會疑惑:「祖國既強又富、又在上升中,你們為什麼要和我分離?」
台灣年輕人支持香港年輕人反送中抗爭,中國00後卻難同情理解香港抗爭。(美聯社)
兩岸年輕人有共同盲點
年輕人應該更不願相信權威,但不論是對岸的00後或台灣的00世代,在政治議題上都會盲目著迷於一些意見領袖或政治權威,所謂民粹風潮也得利於此。
閻學通也點出兩岸年輕人共同盲點。他說中國00後把網紅的偏頗論調當成理所當然,其實台灣00世代中也存在同樣現象。照理說,這些網路原住民更容易掌握資訊、更容易查證事實,而且年輕人應該更不願相信權威。但不論是對岸的00後或台灣的00世代,在政治議題上都會盲目著迷於一些意見領袖或政治權威,所謂民粹風潮也得利於此。
(相關報導:
顧爾德專欄:韓先生、趙先生來敲朱主席的門
|
更多文章
)
同樣是千禧年後出生的一代,因為立足點不同,兩岸年輕人看世界的方式不會一樣,存在歧異是正常的。但正如閻學通對中國00後的期許,增加對人類文明進步歷史的了解、對普世價值的認肯,才能正確而平等地看待對方──不論把對方視為對手或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