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大林廠氣爆爆出國安危機 業者請命改善

中油大林煉油廠RDS3日前因管線氫氣外洩爆炸引發火災,也爆出中油石化設備「老牛拖車」硬撐危機。(圖/高市消防局提供)

中油大林煉油廠RDS3(第三重油脫硫工場)10月27日管線氫氣外洩爆炸引發火災,爆出中油石化設備「老牛拖車」硬撐危機,石化業者向政府請命,呼籲加強督促並支持業者汰舊換新,挽救日漸式微的石化產業,不要再因選票考量被環保民粹綁架,而影響產業競爭力及下游科技業供應連;業者同時憂心兩岸石化業發展「彼長我消」下,日後恐因缺料而淪落被大陸「卡脖子」,衍生國安危機。

一旦石化原料須仰賴大陸進口受制於人,遭「卡脖子」衍生國安危機

石化業者表示,大陸一直加碼擴廠,三年建設一處古雷煉化基地,反觀台灣四輕更新計畫還在原地打轉,兩岸石化業發展彼此消長下,現今台灣石化產業卻因宥於環保問題一再萎縮,一旦石化原料須仰賴大陸進口受制於人,恐步入俄烏戰爭引發歐洲能源危機的後塵,應及早規劃防範,不要等到屆時被大陸「卡脖子」衍生國安危機,才後悔莫及。

據悉,中油石化轉型計劃(新四輕)已經陳報經濟部,但已躺在經濟部逾兩年,迄今懸而未決,泛中油石化業者憂心再拖延下去,台灣石化業國際競爭力將盡失,也會衝擊國內下游包括「護國神山」台積電等高科技產業供應鏈。

四輕啟用迄今38年,因設備老舊除生產效率逐年遞減外,能耗表現也無法滿足國家推動的淨零排放趨勢。(圖/中油提供)
四輕啟用迄今38年,因設備老舊除生產效率逐年遞減外,能耗表現也無法滿足國家推動的淨零排放趨勢。(圖/中油提供)

石化業者說,五輕25年後政府信守承諾關廠,但反觀四輕迄今38年了,不能拆也不能更新,若持續「老牛拖車」硬撐運作,爆發工安風險將日益升高。輕油裂解廠是在溫度高達1200℃及低溫達負100℃的嚴苛條件下操作生產,生產過程中從原料到產品所有物質都屬易燃、易爆物品或毒化物,如此高危險性產線,一旦發生工安意外,恐比這次中油大林煉油廠還嚴重,後果不堪設想。

石化業專家指出,四輕民國73年啟用迄今38年,因設備老舊除生產效率逐年遞減外,能耗表現也無法滿足國家推動的淨零排放趨勢。近年來,每兩年就得花4、5億元進行大修,修修補補勉強撐場後,每每因設備機件老化而衍生出諸多工安意外。

老石化設備修補勉強生產要求零工安 石化業:太苛了

石化業者諷刺的說,政府石化政策不明,「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令業者無所適從,老舊石化更新不易,以上月底發生的中油大林廠RDS3爆炸事件為例,已操作30多年的高溫高壓煉化製設備不「打掉重建」,用修修補補方法免強維持生產,又要求零工安、零災害,真是太苛了。

業者強調,高雄是石化重鎮,是70年代台灣經濟發展關鍵,而轄內林園、大社石化工業區都為60年代興建完成,區內石化廠雖說有些新的生產設備,但主要設備爐體不乏操作40多年者,部分設施足以列入文化資產管理,但迄今仍靠這些設備支撐國家經濟發展,政府還好意思說「石化業是支撐「護國神山」S產業廊道的幕後英雄,真是諷刺。

泛中油體系的石化業者更抱怨,政府到底要不要這個產業,中油四輕不更新升級,石化相關產業鏈不知道他們的未來在哪裏?大社石化產業者也籲請政府重視石化產業政策及大社石化工業區降編議題,因為相關政策不明,業者不敢貿然投資更新,而一直使用老舊設備勉強生產,這樣經濟發展已脫離常軌。

專家呼籲,政府儘可能獎勵老舊石化廠更新,把工安意外降到最低,而新的設備也可節能減碳,並引用智能AI操作,而非一味向民粹傾斜,只為選票付出,而忽略經濟發展大業,況且,在台積電的磁吸效應下,德商默克、美商科林研發、美商應材、日商艾爾斯及荷商艾司摩爾等都擴大在台布局,為了台積電及其下游等大廠供應鏈著想,政府更不能再以鴕鳥心態敷衍了事,繼續縱容政治凌駕經濟之上。

據了解,中油目前有三座重油脫硫工場,分別設桃園廠、林園廠及大林廠,各廠並有專業消防隊在廠內駐點,消防設備、能量及專業更勝地方政府消防局,足可在第一時間應付廠內大部分工安意外如氣爆及火警等事故。 (相關報導: 五輕輸出印尼喊卡 中油:立刻啟動備案 更多文章

中油表示,舊四輕啟用逾38年,已選定先前向中美和買下的高雄廠土地為新四輕廠址,計畫書已送進經濟部。預計投入新台幣823億元,拚2025年動土、2028年投產,新四輕乙烯年產量為100萬公噸,較舊四輕的38萬公噸,還要增加163%,新四輕將採用高效益、低污染全新製程,進而提高產業高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