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夫菲利普親王(Prince Philip)17日的葬禮上,世人哀傷地目睹獨坐的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從此之後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同時也見證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英國女王的丈夫菲利普親王9日與世長辭,王室17日在溫莎城堡內的聖喬治教堂舉行葬禮,送別這位與女王攜手共度73年光陰的終身伴侶。
在菲利普親王(Prince Philip)先走一步之際,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將在21日度過95歲生日,世人在回顧這對王室夫婦經歷的時代跌宕,讚嘆兩人多年來肩負王室重任之餘,也不得不正視終將發生的現實:一旦「女王駕崩」的那天來臨,英國王室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女王的脆弱與堅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非利普親王的葬禮僅有30名賓客出席,全球逾1300萬人透過電視及線上串流收看現場轉播。《衛報》專欄作家弗里德蘭(Jonathan Saul Freedland)撰文指出,或許是聖喬治教堂(St George's Chapel)過於昏暗,又或許是導播想讓女王保有哀悼丈夫的隱私,整場轉播中幾乎見不著女王的畫面。
直到葬禮結束前,鏡頭終於轉向戴著口罩的女王。她孤身坐在2年多前參加哈利王子(Prince Harry)與梅根(Meghan Markle)大婚的同一張長椅上,只不過這回她的身邊不再有菲利普相伴。
套用《華盛頓郵報》形容,女王獨坐教堂的身影「讓全世界心碎」,但自然在英國引起最強烈的共鳴。而弗里德蘭認為,伊莉莎白二世登基將屆滿70年,即使是最強硬的共和派人士也不得不承認,女王與英國人民間存在著無與倫比的連結,而菲利普親王之逝則使這樣的連結更加牢固。
"Saturday’s hour of mourning in Windsor offered a glimpse not only of the era that is ending, but of the one that is, inevitably, on its way – the one in which the royal family will be without its oldest generation."Column by @freedlandhttps://t.co/pOvVuqszS5
— Eric Davis (@EricDavisMiddVT) April 18, 2021
首先,伊莉莎白二世與菲利普親王相識超過80年,兩人結縭73年來,菲利普一直是女王的「力量與支柱(strength and stay)」。人民一般對君主抱持著敬畏與尊敬,但痛失摯愛丈夫的年邁女王,引發的則是臣民的共感與同情。而菲利普親王在疫情下的「極簡」葬禮,更營造出王室與民間罕見的團結氛圍。
與千千萬萬在疫情期間失去至親的英國人一樣,女王無法以傳統的方式送丈夫最後一程。雖然葬禮的音樂與環節由菲利普親王在生前親自安排,整場儀式仍然盛大而莊嚴,但整場儀式的景象恐怕與菲利普甚至女王的預想有著天壤之別:空蕩蕩的教堂殿內,坐著30名—而非800名—賓客,所有人皆須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分開就坐,即使貴為女王,依舊得遵守防疫規定獨坐,無法獲得其餘家屬的撫慰支持。

弗里德蘭指出,女王早在14歲時就學會王室與民間作為「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一課,當時正值二戰期間,德軍自1940年9月起不分晝夜轟炸倫敦,白金漢宮也多次遭砲火襲擊,但時任國王、伊莉莎白公主的父親喬治六世(George VI)仍堅持全家留守宮中,也確實激勵全英上下抗擊納粹的士氣。 (相關報導: 英國王夫葬禮》至死不渝……女王一襲黑衣獨坐,與丈夫菲利普做最後道別 | 更多文章 )
即便如此,菲利普親王的葬禮雖然縮減規模,卻絲毫未使王室光環失色—700多名衛兵在喪禮路線列隊致敬、合唱團吟唱由菲利普親自選擇的讚美詩篇、棺柩上素雅的白色花環、蘇格蘭皇家軍團的傳統風笛演奏嘹亮、悠揚地響起,種種細節都顯示出王室對於儀式的堅持,甚至比影集《王冠》(The Crown)砸重金打造出的效果還要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