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號的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翻譯了2020年12月18日HBR org數位板的一篇文章〈Which Economies Showed the Most Digital Progress in 2020?〉,探討2020年全球數十個國家數位進展的概況。文中,著墨台灣不多,但中文版的主標題卻「華麗轉身」為〈台灣躋身2020數位發展明星區〉,原標題卻成了副標題。
這篇文章是美國塔夫斯大學弗萊契學院(Tufts University's Fletcher School)與萬事達卡(Mastercard)合作開發「數位演進記分卡」(Digital Evolution Scorecard)的3.0版摘要。數位演進計分卡3.0版附有互動式政策模擬器(interactive policy simulator),用「供給狀況」、「需求狀況」、「體制環境」,以及「創新與變革」等4項關鍵驅動因素的160項指標,分析了90個經濟體。
文章用2個面向來評估各個經濟體的表現:一是國家當前的數位化狀態,稱之為「數位演進狀態」;二是數位化長期演進發展的步調,稱之為「數位演進動能」,分別給予0到100的分數。前者是現狀的描述,後者則是過去12年的進步幅度。以「數位演進狀態」為縱軸,「數位演進動能」為橫軸,畫成一張數位星球「座標圖」。座標圖有4個象限(區塊),分別為明星區(Stand Out)、停滯區(Stall Out)、突破區(Break Out)與警示區(Watch Out)。
數位演進記分卡評分標準
明星區裡共有13個國家,13國的「數位演進動能」指標,都沒超過60分,若按「數位演進狀態」由高到低,依次為新加坡、美國、香港、南韓、台灣、德國、愛沙尼亞、以色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馬來西亞、捷克、立陶宛、卡達。
奇怪的是,全球公認最能掌握後進開發優勢、移動通訊最早超過固網通訊、最早推動移動支付、數位App最普及、擁有5G專利最多的國家—中國,竟然不在明星區群組裏頭。仔細一看,原來,中國被列在突破區裡!中國的「數位演進動能」(進步幅度)評分,是全球唯一超過80分的國家,而它的「數位演進狀態」(數位建設現狀),略低於明星區的卡達?屈居於突破區?
不僅如此,在突破區裡,中國「數位演進狀態」的評分,竟然和智利、巴林、沙烏地阿拉伯不分軒輊?無論如何,這是很難讓人信服的!
我們手邊沒有「數位演進記分卡」的原始評比標準和分數,但根據作者揭示,能夠名列明星群國家,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優先推動了下列事項:
1. 拓展數位消費者工具的採用,如電子商務、數位支付、娛樂等。
2. 吸引、訓練、留任數位人才。
3. 培育數位新創事業。
4. 提供快速、普及、固網(例如光纖)和行動寬頻網際網路連網服務。
5. 專精於數位商品、服務或媒體的出口。
6. 協調大學、企業和數位主管機關之間的創新活動。 (相關報導: 美艦自由航行南海!海巡署長證實:曾「通過」中國掌控海域 | 更多文章 )
依據上述的「標準」,我們不能不懷疑,像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馬來西亞、捷克、甚至美國,這些國家在第1項、第4項和第5項的數位演進現狀,真有超越中國的表現嗎?捷克的數位演進狀態真要強過中國,捷克議長就無須千里迢迢跑來台灣接受口罩生產線的捐贈了!捐贈生產線的台灣廠商,也不需派員協助捷克安裝機器了!而海峽兩岸的人心裡都很明白,在電子商務、行動支付、數位媒體、娛樂、甚至是數位典藏、遠距教學、數位旅遊、網路交友等的發展,台灣遠遠落在大陸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