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領導人睽違三年後面對面 學者:日本是「天下圍中」政策的執行者

2022年1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泰國舉行雙邊會談。(美聯社)

日相岸田文雄11月17日與習近平在泰國舉行睽違三年的日中領導人會談,雙方就通過對話建立穩定的關係,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專家認為,日本是天下圍中的真正執行者,但日中都希望避免關係惡化,因此,雙方將會進行一定限度的互訪和交流。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1月17日晚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泰國曼谷舉行會談。這是日中領導人時隔約3年再次面對面會談,也是岸田首次與習近平面對面會談,會談持續了大約45分鐘。兩人上次對話是岸田就任首相後不久的2021年10月8日的電話會談。

日本《共同社》11月18日報導,日中雙方就攜手構建具有建設性且穩定的雙邊關係,以及就推進領導人和部長級對話達成共識。岸田就包括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在內的東海局勢,以及中國發射彈道導彈等軍事活動表達了「嚴重關切」。

日中欲穩定關係但日方隨美抗中恐難變

另一方面,習近平強調台灣和人權問題屬於中國內政,不接受其他國家干涉。

岸田在開場時說:「雙方加快努力,建立建設性和穩定的關係很重要。」

習近平表示:「中日關係的重要性沒有變,也不會變。中方願同日方一道,從戰略高度把握好兩國關係大方向,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

岸田與進入第三任期後權力基礎更加鞏固的習近平能否推動停滯的日中關係向前發展,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

台灣輔仁大學日本暨東亞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認為,日中關係在近三年之間確實持續惡化,日本社會也對中國在區域構成的威脅非常不滿,岸習會的主旨在於讓日中關係即使不能迅速好轉,也不要繼續惡化。

他告訴美國之音:「雖然岸田文雄現在在整個美中對抗之下,似乎跟著美國跟得很近,在整個烏俄衝突裡面,也是靠美國靠得很近。在台海的問題上面,他似乎在論調上面還是保持著跟過去安倍,乃至於像菅義偉時候的那樣的一個論調。但是我認為在現在的這個中日關係裡面,當然是一種相對冷的狀態,但是就是說他們也不希望把中日關係讓他繼續惡化下去。」日中關係專家、台灣綠洲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謝文生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本次日中領導人峰會的背景是11月11日至17日一系列的國際領導人會議,前半場重點是拜登與岸田的美日領導人峰會(拜岸會)、美日再加上韓國總統尹錫悅的美日韓領導人峰會、岸田與尹錫悅的日韓領導人峰會; 中場是此系列最高潮的美中領導人峰會(拜習會),以及習近平的一連串與法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國的領導人峰會;下半場則是以岸田和習近平的日中領導人峰會(岸習會)作為此系列的尾曲作收。

謝文生指出,前半場拜岸會是為了中場的拜習峰會上對抗習近平的出場作基調所設定的,而在拜登與習近平幾乎各說各話的會談之後,就可以了解「天下圍中」的態勢仍會繼續下去;另一方面,而習近平面對「天下圍中」就是大玩兩面手法,對美仍保持「鬥而不破」的對峙態勢,但對德、法、日、韓、澳則是企圖用拉攏示好的方式來尋求、製造各個擊破的機會,只是至少在日本這邊難以奏效。 (相關報導: 「中國犯台沒有迫在眉睫,但軍事威脅也未消失」 專家:美國和理念相近國家應這麼做 更多文章

謝文生說:「如果仔細觀察日本這近三年來的全球外交行為,其實日本才是'天下圍中'這個戰略的真正執行者、其著力最深,從菅義偉政權到岸田文雄政權一以貫之。這是安倍晉三'一五體制'的效應,也就是他在2015年所發表的'戰後70年談話'的一貫延伸。至此,日本在面對中國的時候,不僅不再隨著中國民族主義漫罵起舞而認錯,反而是積極地在全球各地拉幫結派來面對中國。」中國官煤《新華社》11月18日報導,習近平在會後表示:「兩國經濟相互依存度很高,要在數字經濟、綠色發展、財政金融、醫療養老、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等方面加強對話合作,實現更高水平優勢互補和互利共贏。」謝文生認為,中國企圖在半導體方面拉攏韓國和日本以對抗美國的對中製裁,不過日本的基本戰略規劃與美國是同一陣線,不可能靠向中國,就連日本十分期待促進經濟復甦的觀光業,即使岸田要求中方放寬嚴格的新冠防疫對策,也無法成為日中會談的重要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