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攝影是門大學問,現在人人會,變成小學問,但是小學問裡有大學問。想當年剛有彩色照片的時候,如果誰搶新拍了幾張,那多得意啊!還有,剛出彩色幻燈的時候,好些人旅遊回來,四處通知親友,甚至有些名人會發新聞,舉行「幻燈秀」。
卡喳!卡喳!幻燈一張一張往上放,彩色絢麗、景色宜人,在那個難得出國的年代,不知迷醉過多少人。
那時候就算你不拍幻燈,也可能拍照片。起先拍照得調光圈、速度和焦距,不容易!後來出了傻瓜相機,可神了!舉起相機就拍,接著送去沖洗,再裝進厚厚大大的相冊,時不時得意地秀秀。
那時候當然可以秀啦!就算用傻瓜相機拍照也能秀!因為買底片、洗照片,處處需要錢,你能拍能洗,如果拍的景色又特別,當然很「榮耀」!
所以常見人家客廳的茶几下,放著幾本厚厚大大的相簿,幹什麼?秀!有人來,就秀!
拍完照,上車!
問題是,曾幾何時突然改變了。大家不再秀相簿,開始秀手機。傻瓜相機換成智慧型手機,還有各種功能。手機聰明,人傻了。加上拍了之後不用沖洗,記憶卡的容量大,不必買底片,拍不好還可以刪除掉。於是大家再也不必心疼,吃喝拉撒睡,除了「拉撒」,全拍。連「睡」,都拍,而且四處傳,成為「豔照門」。
今天不談「豔照門」,那畢竟是少數。當拍照的學問不再是學問,兩歲娃娃也能做的時候,學問是:「你拍多少?」說得狠一點是:「你是否活在了手機裡?」你隨時拍、隨地拍,一次能拍千百張,你怎麼處理?
不錯!你可以說存在電腦或送上雲端。可是當你存了上萬張,甚至幾十萬張照片的時候,你有沒有時間看?即使年輕人,歲月還長得很,都可能有這方面的問題,如果你已經好大一把年歲,未來的日子已經不多,難道還要用在「回頭看照片」嗎?
有人開玩笑,國人旅行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進店買藥、景點拍照。」你是不是也一樣?出去旅行,到了景點,連「景」都還沒看清楚,先拍照!一個人拍、幾個人拍、自拍、用神器拍!才拍完,已經要上車離開了!
照在銀行,人在天堂
這不是人生的寫照嗎?多少人好像已經不是活在真實的世界,而是用相機、手機的螢幕看世界。看著看著,老天爺叫你上車,去天堂了!這叫「照在銀行,人在天堂!」
照片存起來,不看不用,不是跟錢在銀行一樣嗎?更可悲的是,如果錢在銀行,你人走了之後,保證兒孫會照顧那筆錢。至於你存在手機相簿或電腦雲端的照片,恐怕很難有人會去看。他們看自己還來不及呢,哪有時間看你的?
想通了這一點,還是活在真實世界吧!
辛苦一輩子,終於有機會出去看看,就用自己的眼睛看看真實世界吧!就算要秀給兒孫看,也可以少拍幾張,寧缺勿濫!或者(如果可能)隨拍隨傳。因為那樣有新鮮勁,又是「分期付款」,壓力不大,比較會引起共鳴!
兒孫不挑,你挑!
至於那些老骨董相簿,你也得為它們考慮。我前面文章曾經說,我鄰居老太太過世,兒子把他娘的豪華相簿,大概翻都沒翻,全扔了!你如果不希望有這麼一天,就幫兒孫看!幫他們選吧!
當你翻舊相簿的時候,可以把有兒孫的精采照片挑出來,早早交給他們。
他們就算對老一輩不怎麼感興趣,也會對自己好奇!尤其是小時候的照片,特別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如果那些照片裡還很幸運地有你們這對老爸老媽,當孩子看自己的時候,是不是也看到了爹娘?
今天你活著,他們看照片是一個感覺。改天你走了,他們看到,感覺會強烈得多。父母的恩澤、往日的情懷,都會湧上他們的心頭。
所以即使你拍的是數位照片,也可以選幾張,甚至放大幾張,今天自己看,以後兒孫看。
你也應該每年都找機會,拍張全家福,別讓兒孫在你走後才悔恨:「怎麼搞的?拍了幾千幾萬張照片,居然找不到爹娘都在裡面的合照!」
留張漂亮的
對不起!只怕說了你要不高興。如果你年歲夠大了,也應該主動「安排機會」,拍幾張臉孔清楚又有精神的照片,而且放在容易找到的地方(譬如保險箱或重要的抽屜裡)。
你總不會希望,你這輩子「最大的照片」模糊不清,或又老又醜吧! (相關報導: 地表最強自拍!在澳洲有個方法,能讓旅客拍史上拉最遠的自拍照 | 更多文章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聯合文學《年輕不老,老得年輕:劉墉寫給中老年人的勵志處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