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法一拖就25年?消防設備師專法卡關竟要別人的公會點頭

負責消防裝置設備、檢修的「消防設備師/士」專法拖了25年。圖為日前發生火警的錢櫃KTV。(資料照,簡必丞攝)

為各新蓋建築設計、監造以及裡頭的消防裝置設備、檢修的「消防設備師/士」專法拖了25年,在立院裡因屆期不連續「6進6出」,去年底行政院會送出草案,本屆像是立委林思銘、張廖萬堅、林岱樺也都陸續提出草案,但因為建築師公會長期以來的「本位主義堅持」,以及20多年來「暫行人員」何時落日等爭議,各職業公會難達共識,雖然今年是「最接近成功立法的一次」,但仍待多方斡旋。

熟悉警消議題的前警大教授、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葉毓蘭受訪時表示,消防專業分工在1995年衛爾康西餐廳大火後才被政府重視,當年修正《消防法》,推動「消防設備師/士」國家考試,前者負責設計監造,後者可執行裝置和檢修,像煙霧偵測器、自動灑水器、緩降梯等安全設備。(延伸閱讀:「沒有專法,最後消防員殉職!」學者籲消防設備師取代「業者良心」

20201208-國民黨立委葉毓蘭8日於立院質詢。(顏麟宇攝)
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葉毓蘭(見圖)受訪時表示,消防專業分工在1995年衛爾康西餐廳大火後才被政府重視。(資料照,顏麟宇攝)

但彼時因剛推國家考試制度,怕人數太少、不敷市場需求,所以讓相關經驗的從業人員,只經過34小時的受訓課程後,就可以取得「暫行執業證書」,成為暫行人員,證書的執業期限也明文寫著,只要國考通過的設備師達5000人、設備士達500人後,翌年6月,這些暫行人員,若沒有去考過國考,就要停止執業。

這部分也明訂在《消防法》第7條第2項,即「於消防設備師或消防設備士未達定量人數前,得由現有相關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或技術士暫行為之;其期限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暫行人員難免有球員兼裁判質疑」

上述的暫行人員中,有的是8大公會技師(建築、結構、機電、土木等)等身分兼作消防設備業務,由於不是第三方另外施作或檢視,難免有「球員兼裁判」質疑,同時,這一「暫行」就過了20多年,其實已在2014年已達到國考人數一定數量、應依法落日的暫行執業人員,卻以「應保障工作權」為理由反對,甚至主張應就地合法。

高雄勞工局李煥熏局長率勞檢處,執行工地安全突擊檢查。(圖/徐炳文攝)
「消防設備師/士」國家考試制度剛上路時,因怕合格人數太少不敷市場需求,所以讓相關經驗的從業人員,只經過34小時的受訓課程後,就可以取得「暫行執業證書」,成為暫行人員。示意圖,與本新聞事件無關。(資料照,徐炳文攝)

對於暫行人員落日問題,去年底政院版的草案僅聲稱「暫行人員納入管理」,內政部消防署長陳文龍更指,推估到暫行人員到落日「還要7、8年時間」,目前僅有林思銘版草案,明訂暫行人員應在2年內「取得證書與執業執照」。

消防設備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李春益:要求就地合法很不合理

消防設備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李春益受訪時直指,這些暫行人員目前在執業消防設備業務的比率已經很少,但以工作權為理由要求暫行人員不用在落日年限內補考證照,要求就地合法,是很不合理的事情。

據了解,其實這與建築師公會的影響力大、且「本位主義」心態有關。業界人士分析,建築師界會認為「消防業務以前就我們在管的,雖然是暫代,但不希望把這個權利專業分工出去」,甚至多年來也拜會相關部會、立委,消防設備師、士的專法才會一拖25年。也有立委私下表示,「要建築師公會點頭這法才能通過」。

除了暫行人員的就業合法問題,法律名稱也是問題。行政院版草案稱它叫《消防設備人員法》草案,李春益也反問,其它技師如律師、建築師、電機技師等,「難道會叫建築人員法嗎?這不是很奇怪嗎?」他直指,從政院版的法案命名,就是要幫這些暫行人員留一個後門,怕這個法無法適用於他們。

當一邊是以建築師為首的各技師公會、一邊是盼有專法的消防設備士公會各持已見,內政部消防署卡在中間,原本消防署希望先讓《消防設備人員法》專法能通過,有爭議的「暫行人員」落日事宜留在《消防法》第7條以後再來修。對此,李春益則指,這樣則是另一種暗渡陳倉,因為如果《消防法》第7條遲遲未改,不是10年、20年後繼續暫代下去?

高雄市府工務局函文通知室內營建業者及施工單位,依規定應就各工地內設置之警示燈、鷹架、鷹架護網及建築材料堆置等項目加強安全巡查。(圖/徐炳文攝)
原本消防署希望先讓《消防設備人員法》專法能通過,有爭議的暫行人員落日事宜留在《消防法》第7條以後再來修。示意圖,與本新聞事件無關。(資料照,徐炳文攝)

李春益更表示,消防設備士公會持續跟內政部協調陳情,希望暫行人員要依法落日,結果去年消防署開會,請各方討論《消防師士法》,卻擴大規模請來了各家公會,包含水管公會、電機、8大技師、器材等公會來討論。水管公會的人則指,若此法過關,以後建築消防的水電工程他們就不能承包施作,恐影響數萬人工作。但這並非事實,因為消防設備師、士只會施工監督與簽證,不會真的去施工,「但這樣一鼓譟,各方反對意見又出現了」。 (相關報導: 被輕軌包圍是福還是禍?30年在地學者憂「淡水將不再是淡水」 更多文章

李春益坦言,雖然這次政院版送立院,也有多位立委提出草案版本,「這次過的機率看起來是歷年來最大,但還是看各方怎麼角力」,他稱,「我們要爭取的,是一個公平正義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