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過去八仙塵爆、北捷殺人案到校園割喉案,讓外界看到替代役有能力補助現行體制人手的不足,加入社會安全網的一環,有別於過往總被視為「冗員」、「爽差」、「不算當過兵」,這也正是役政署長林國演最讓社會各界看到替代役的本質──社會服務。在他對替代役所做的革新中,最大的不同莫過於極力將「政府機關人力」降低,將社會公益服務勤務提高至50%,這個目標今年已經達成,就是為了不要再讓外界批評或誤會是「冗員」,且對役男也是一種傷害。

林國演此次接受《風傳媒》採訪,除了帶大家回顧過去被大家批評為因應八仙塵爆傷患後續照護而出動的200名役男,為何最後沒派上第一線外,他也將心中對於替代役制度、分發單位比例的想法闡述,就是希望社會能看見替代役其實是個讓役男可以學習、成長的地方。
「像是北捷殺人案,當時曾協調台北市,從保一總隊調200名警察替代役,校園割喉案,立法院當時也決議要我們增派教育替代役,都會想到我們的優質人力,這是義不容辭。」當問到外界常批評替代役是「冗員」,但或許替代役是可以補充正式體制內人員不足之處,林國演這樣說。

剛好,就在幾天前,內政部長葉俊榮接受YAHOO TV直播,就有網友問到,在公部門服勤的替代役,做的竟然比公務員還多,對此,葉俊榮回應,替代役男服役是在人生某個階段被停滯,必須協助他們豐富這段期間的內涵,而不只是分派工作給他們。
政府機關人力減少、社會服務比例拉高
有曾經在公部門服勤、工作經驗的人就會知道,替代役不是被公務員「坳」做事、就是很「涼」,這種替代役在公部門服勤狀況往往就被外界批評,明明政府就已經有正式編制,為何還被分配這麼多替代役進來,造成人力浪費。
「我們也在避免役男人力多,很怕被批評人力多就送到政府機關幫忙。」林國演說,政府機關本身有正式編制人力,將替代役分發給各機關,會不會有擾亂編制正式運作,導致職員一直要替代役幫忙做職員本該做的事的疑慮,因此從去年開始,決定把分配給政府機關的人力降下來,挪到社會公務服務類去,這樣也可以讓外界的批評少一點。

林國演說,根據《替代役實施條例》,法律授與替代役男2種工作性質:政府機關工作事務協助、社會服務,但過去長期分配給政府機關的替代役人力總是遭批評,質疑政府編制已經完整,為何還需要這麼多人力去幫忙,這也讓他感觸很深。
因此,林國演決定,藉由調整比例將政府機關人力調降,「慢慢逼政府機關回歸,該編制就編制、該聘僱就聘僱,給它們知道這個訊息,是我們當時的目的」,最重要還是將社會服務勤務類比例提高,這才是符合替代役社會服務功能與本質。
社會服務額度拉至50% 林國演盼洗刷「冗員」汙名
根據役政署提供的資料,從2013年開始,每年核定的替代役總額約為3萬人,所謂的「社會服務勤務」類包括社會役、消防役、醫療役、教育役與外交役,在林國演的想法中,既然替代役的本質是社會服務功能,就應該讓這樣類別的替代役額度逐年上升,過去2年都還只有38%%,今年一舉升至50%,未來還會持續拉高人力,同時也將政府機關人力從本來的30多%降至10多%。

不僅是調整分配比例,林國演說,他希望派到各機關的替代役人力都能充分運用,目前有做督導查核的動作,如果被發現有冗員的情況,第一次先是提出報告,再被發現,第二年就調降人力,「好幾案都是如此」,不要讓外界誤會或批評替代役是冗員,「真的不喜歡這樣,這對役男來說也是傷害,沒學到東西」。
「去年底長照2.0上路,當時部長有提出長照役1000位,我們就將其分發到社會役,做長照工作,現在跟衛福部也協調好,今年大概增加至3000位社會役,一大部分人力調到長照」。林國演說,現在把社會服務勤務拉高至50%,正好配合長照人力,所以要把衛福部主管的社會役勤務內容分出來,類似這樣的觀念,如同八仙塵暴,就協調衛福部將部分役男分發至基金會幫忙復健。 (相關報導: 還原八仙塵爆事件 原定照顧傷患的200名替代役 無法上場的原因是... | 更多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