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思考再平常不過了…但差點被「負能量」拖入地獄的你,可以這樣逃脫!

先把自己的正向、樂觀力量感染給負能量的周邊人。(示意圖/翻攝自youtube)

上周在紐約時報有一篇有趣的文章《Turning Negative Thinkers Into Positive Ones》,如何把負面的思考者轉換成正向的。

這是多麽常見的煩惱,而非命題,因為我們總是活在負面的思維中,無論有無覺察,總是那麼點煩,那麼點擾人。

就像文中開頭題的小故事,有一天有人問作者,「要面對一個總是負面思考的人啊!」,問問題的人總是在面對自己的父母時,好像掉入負面的深淵,好像相處起來自己被拖向不幸,總是在面對面時讓人極度不愉快。

什麼是負面的思考呢?

負面又好像你總是看見不幸、看見不安、看見不快樂、又看見令人害怕的處境,而總是這樣思考的人,就是那種生命中只能用這些心境狀態形容生活的人。

負面思維再平常不過了,有些人常常以負面思維示人,開頭總是擔心、開頭總是對生活的恐懼而非擁抱。有時候你會有點負面,但面對到比你更浸潤在負面思維中的人,你就好像加入魔鬼的陣營一樣,生活只有倒霉與難受可以形容,即便客觀事實下,才沒有那麼嚴重呢!

所以,回到這篇文章的重點,值得慶幸的事情就在這裡,文中有一個隱藏的重點與提醒,那就是負面思考者是有機會轉變成稍微正面一點的,也就是說如果你覺得你生來如此負面,或是總是那麼負面,那稍加透過練習我們每個人都能把生活稍微轉向一點正面,多一點希望、多一點愉悅、多一點幸福、也多一點勇氣。

Barbara Fredrickson是知名的正向情緒與心理學家,他花了多年的經歷在探討如何促發個人的正向情緒,以及正向情緒所帶來的各項好處。

而關鍵就在於練習。

說是練習是一個比較好懂的講法,因為這個促發正向情緒的方案,是需要我們持續地、有意識地去累積生活中各式各樣微小到不行正向時刻,可能是一點點讓你會心一笑的對話、與小朋友一點點有趣的互動、別人隨口告訴你的小鼓勵、或是別人無意間願意多聽你說一些的時間給予。

想想看你可能每天都有這樣的時刻,就算不是每天,每周都會有一些,當你發現一兩次,下一周你就會多發現兩三次,慢慢的你就會發現帶來正向情緒的活動,會越來越常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

或許我們不會時時刻刻運氣都很好,永遠都有一種心境上的繁榮,永遠地遠離憂鬱與與壓力所帶來的困惑與難受,但平衡一點的生活,就研究成果所告訴我們的,對你好、對你身邊的人好,也對你自己的健康與未來好。

所以,懂得正向思考,多數時候是需要我們去學習了,太多心理學的方案透過訓練,來讓我們更懂得感恩、仁慈與人互惠,因為這一切都不是那麼與生俱來,總是需要後天的推波助瀾才能慢慢成形。

(圖/pakutaso)
悲觀性格或許是天生的,但正向思考可以多練習。(圖/pakutaso)

而懂得一些正向的社會行為與情緒更能為自己的生活帶來一些平衡緩衝的效果,而你的健康與思考都能夠長長久久的持續健全的發展下去。

所以正向的思考,不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你可以把它當成一種心理的求生工具,因為有人這項工具路可以更寬、話可以更擲地有聲、生命得以邁向你心中圓滿的境地。 (相關報導: 經歷憂鬱的你,有別人沒有的魅力!日本心理師:請不要再責備自己了... 更多文章

另外,文中一個重要訊息在於,正向情緒與思維的培養並非一種個人式的活動,大多數正向的情緒效果要達成,需要環境氛圍的營造,你就像一個設計師,透過你的設計思維,透過你正向的經驗擴散與舉動,讓環境變成正向,達到Barbara Fredrickson所稱的『共享的正向性』,讓你心情正向、而身邊人的心情也正向,這樣的好處在於這更像我們所渴望真正的正向,因為你不會陷入一種自己很爽,別人悲慘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