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砸公物是否有罪?但如果這件公物是曾經販賣奴隸的慈善家雕像是否就無罪?英國一個陪審團最新作出的裁決轟動社會,引起巨大爭議。
2020年6月7日,在英國布里斯托「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抗議活動中,抗議者將奴隸貿易商人柯斯頓(Edward Colston)的雕像推倒後推入河中。
四個青年人此後被控損壞公物,但本周英國一個陪審團裁定他們無罪。
在法庭上為四名被告作辯護證詞的歷史學者歐路索加教授(David Olusoga) 表示,這一裁決是英國面對歷史的「里程碑」。
他說,真正的犯罪是一個大屠殺兇手的雕像竟然被允許屹立了125年。

法律與歷史
但本案法官擔心,辯護大律師們所使用的語言給陪審團成員帶來太大的壓力。
御用大律師布萊爾(Peter Blair QC)對一名被告的代表律師沃克爾(Liam Walker)的講話提出批評。
在結案陳詞中,沃克爾向陪審團成員說,他們的決定將「在全世界引起迴響」,並促請陪審團「站在正確歷史這一邊」。
其他大律師提到,在喬治·弗洛伊德被美國警察殺死後,推翻柯斯頓雕像成為世界各地反種族主義抗議浪潮的一個開創性時刻。
支持被告的歐路索加教授在法庭上提供專家證詞,講述販賣奴隸的歷史。他在布里斯托法庭審判之後向BBC表示:「這是一個英國陪審團最後得出的結論,那就是,真正的犯罪是允許一個曾犯下大屠殺罪行的兇手的雕像屹立了125年,而2020年夏天這座雕像被推翻並不是犯罪。」
「這是意義非凡的一個裁定。這個國家正處於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旅程,承認所有我們歷史中好的和壞的一面。我認為這是這個艱難、曲折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法律與正義
但是有人批評認為,這樣的裁決為今後試圖推倒其他歷史人物雕像的行為開了一個先例。

曾經擔任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助手、現任歷史基金會撒切爾自由中心主任的尼爾·賈爾迪納(Nile Gardiner)向《每日電訊報》表示:「這樣一個裁決的結果是,暴徒將想方設法推翻全國各地的雕像,這給暴徒們開了綠燈。」
還有人認為,這樣的裁決並不是基於法律,而是基於情感,可能會有人為反對種族主義或拯救地球等各種「正義事業」而訴諸暴力犯罪。
布里斯托市第一位黑人市長利斯(Marvin Rees)對這一裁決感到「驚訝」,但是對柯斯頓雕像被推翻感到「高興」。他說,將柯斯頓從布里斯托除名只是反抗種族主義的很小一部分。
「名字可以拿掉但實質卻不會變。真正要做的是建造人們住得起的房子,解決教育和醫療中的不平等,查實弱勢群體在就業過程中的障礙以及城市關鍵領域中他們缺乏代表性。」
「這才是很多此類活動人士宣稱他們所反對的種族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他說。
歷史爭議人物柯斯頓
愛德華·柯斯頓1636年出生於布里斯托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雖然他在倫敦生活了很多年,但始終與布里斯托有密切的聯繫。
1672年,他在倫敦建起了自己的公司,從事奴隸、布匹、葡萄酒和糖的貿易。 (相關報導: 「中國對付美國的戰略是圍棋思維!」美國智庫敦促五角大廈:全力應對中俄「新型競爭」,在灰色地帶更要「轉守為攻」 | 更多文章 )

柯斯頓財富中有很大一部分直接或間接來自於奴隸貿易。